凤念昭的改革已然使帝国焕然一新,民生昌盛,经济繁荣,边疆稳固。然而,她深知,这一切仍需更为坚固的基石,以确保帝国不会在未来某一刻再度陷入权臣争斗、战乱四起的泥潭。**“大同之策”**的推行,虽已深入百姓心中,但如何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成为真正的帝国公民,是她接下来要解决的课题。
---
民权初立
清晨,赵宁带着地方官员的最新回报进入书房,神色郑重。
“小姐,自‘地方政务院’和‘帝国学堂’推行以来,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与日俱增,特别是读书识字的民众,开始主动参与地方事务。然而,有些地区的地方官员担忧,这种趋势会削弱他们的权威,导致行政效率下降。”
凤念昭翻阅着奏折,眼神深邃:“他们的担忧,说明他们仍抱着旧时代的心态,认为治理国家只能靠少数人,而非依靠百姓自身。”
她顿了顿,轻声说道:“一个强大的国家,不能只靠朝堂上的官员,而要让百姓明白,他们也是国家的一部分。他们的参与,不是削弱治理,而是强化国家的根基。”
赵宁微微点头:“小姐的意思是……”
凤念昭微微一笑:“是时候让百姓真正参与治理了。”
她提笔写下命令:“即日起,在各州府设立‘民议会’,由民间推举的代表定期向地方政务院反映地方事务。所有重大民生政策,必须经过‘民议会’的讨论,确保地方政务透明、公正。”
赵宁惊讶地抬头:“小姐,这等于在制度上确立了百姓的发言权,这在帝国历史上前所未有!”
凤念昭笑道:“是前所未有,但不代表不可行。百姓若能参与治理,他们就不会因朝廷更替而失去对国家的信任。只有当国家属于百姓,他们才会真正守护它。”
赵宁肃然起敬:“小姐,您的眼光已超越了帝王之治,您是在创造历史。”
---
经济巩固
与此同时,朝堂上,商贾制度的改革也在继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