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街道四十三个避难所,每个避难所配备办事处。办事处统计员一位,沟通员两位,处长助理一位。”楼叔接到了上面的通知,安排通知给各区街道。
温爸上任为街道办主任,是四十三个避难所的头头。石市分七个区,三个街道办。温家人所在的街道办更名为第三街道办。往后的物资供应,全数按照街道区的大小分配。
每四个避难所开设小学,十个避难所开设初中,高中两个,大学暂定是网课。一街道两个医院,这一切都不是温爸能做主的,上面早就安排好了。所以第三街道办,有10个小学。老师按照原先的学校分配,变动不大。
办事棚供电,每个人都集中充了一下电,看了发出来的公告和工作内容,以及工资待遇。
避难所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每月蔬菜票三斤一张、米面油票一张(可兑换馒头等),外加数字币一千。温玉看到数字币时眼睛一亮,这可有大用处的。后面都叫做为新币,末世里购买物资全靠它了。
一千块钱的新币,工资不算低了,不就是铁饭碗啊。
每个所有后勤人员,由办事处组织录用,工资也有每个所自己承担。食堂一共八个人,福利待遇减半,由上面的人统一分配。等每个人都看得差不多,就开始了表彰大会。首先表彰了温爸在地震中勇于救助的精神,奖励了温爸一袋大米和油。还有温家一家人,协助警方抓到盗窃人员,奖励一袋大米和油、蔬菜两斤兑换票一张。
这些都是现场直播,温玉还代表一家人上去领奖,温爸还和温玉留念了一张。最后的画面切到了石市市长处,他站在一栋楼的废墟前,发表感言。鼓励大家打起信心,灾后重建。言辞切切,感动了不少的人。
温玉成为了工作人员,和王棠分配到了第三十六避难所。就是那天在一个避难所见到过的王棠,温玉有一点印象。温妈去了街道第九小学,和温玉离的很近。
第三十六避难所的统计员温玉,沟通员王棠和蒋勤奋,所长助理赵东。四个人在办事棚里集合,此刻已经快早上九点了。
“三十六所的全部资料都在我手里了,一起去看看,以后都在那里办公了”赵东是一个和温爸差不多年龄的人,叫几个人直接称呼他为赵叔。
四个人坐上面包车,此刻面包车也成了公务车。普通人开不起车了,连油暂时没地方加,需要油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