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安安排了张嬷嬷和圆圆以及芙蓉在大厨房看着厨房的人熬粥,以免熬粥的人手脚不干净百姓吃了拉肚子之类的意外发生。
六银和芍药以及管嬷嬷和国公夫人院里的两个大丫鬟在施粥的时候一起在粥棚巡查,负责监督打粥的下人以及维护秩序。
前院的阿文和阿皓则和管家安排的人负责运送熬好的粥到粥棚。
这一切办妥谢小安只用了一天,她从天不亮就起来忙碌,办事利落不拖拉,遇到懒散的下人便直接换掉,绝不浪费时间啰嗦告诫。
她雷厉风行的手段倒是让下人都恭敬顺从的做事,不敢不服或者偷懒。
毕竟她虽然只是一个姨娘,但是她的身后可是世子爷鼎力撑腰,更何况还有当家主母国公夫人放权,命管嬷嬷全力协助。
没有哪个下人会傻乎乎的试自己的头硬不硬。
而钱氏和国公爷听到管嬷嬷和管家的汇报,也有些惊讶谢小安能在一天之内将所有的事情安排好,并且井井有条半点不慌乱。
两人都感叹,这谢小安长得好看便罢了,还这么能干,怪不得瑾儿会喜欢她。
腊月十七,万事皆宜。
谢小安半夜就起来了,她轻手轻脚的收拾好之后便去了大厨房,陆昭瑾回来得晚,谢小安的动作轻,并没有吵醒他。
厨房里灯火通明,留了两个灶台给厨子做府里主子的早膳,至于府里的下人便和谢小安一样,喝今日要施的粥,再加上两个白面馒头便可解决。
下人见谢小安和他们吃的一样,对于和平日差了几分的早膳便没有半点不满,只安心做事。
谢小安看着已经熬好放在一旁装好的粥,她让人买了6666斤陈旧白米,一斤米大概能熬出五斤粥,不稀,甚至还稍微有一点浓稠,一碗足够饱腹了。
去城南粥棚的时辰时她让人去叫早早便吩咐过的府医去大门口汇合,而她自己则是去了主院请钱氏出发。
一行人到了城南时,天色已经大亮,谢小安扶着钱氏下了马车,她指挥着下人摆好矮桌,将粥桶放置在上面。
城南这边有个城门口,这也是谢小安选在这里施粥的最主要原因,虽然也有些距离,但这是离国公府最近的一个城门口。
难民多聚集在这里,此时见着谢小安一行人的举动,已经有不少人围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