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之祸一旦解决,那北京就将迎来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和超级大粮仓!
现在朱由校还没有加征三饷,一旦辽东之祸患解除,那导致大明后期流民四起的三饷也不会发生了。
想到这里,杨延宜都觉得浑身悸动起来,大明将走出一个崭新的未来。
可周明瑞,他……
其实,在杨延宜心底最深处,甚至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
现在粮草和军备的短缺,正好给了他暂缓进兵的借口。
他在心底的最深处,有一丝不愿意再进攻的打算了,而是寄托于谈判。
当然,此刻他还没有意识到他的想法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现在将领们已经在讨论该怎么去收缴朝鲜民众的粮草,又该怎么进兵的问题了。
不得不说,他们的看法到目前为止,都是对大明最为有利的。
那就是以如雷霆般迅猛的攻击,彻底打消皇太极分兵的打算,让他无暇顾及进攻大明腹地。
杨延宜当然可以一口回绝将领们的计划,而坚持自己的意见。
但是,如果他坚持这么做,对麾下将领们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军队人数的增多,他也不可避免的由直接统帅士兵变成统帅将领。
这也是每一个能带领大兵团作战的统帅的必修之路。
如何在保持将领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又能贯彻统帅的意图,这是一件两难的事情。
目前,杨延宜军中就缺少这样一个搅局者。
但幸运的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谋士与最优秀的统帅之间的会面,没有让他等候太久。
王存孝乘坐着一艘船,到达了义州。
当他向守城将领出示了那份文书的时候,让守城的小将也惊呆了。
充军?从袁可立大人那里充军过来的军士?
这位守城的把总,是最开始跟随杨延宜的那一拨人中的一员。
他很清楚自家大人军队的构成,无一不是精锐中的精锐。怎么现在就连充军的贼配军都打发到这里来了吗?
杨延宜正在帅帐内,紧紧的皱着眉头。
马汉、吴三桂还有戚金他们已经在讨论具体的人选和进兵路线了,可杨延宜却一直说服不了他自己。
周明瑞,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会跟小日本一起欺负我华夏儿女?
如果没有,那自己在他身后捅出来的这一刀子,又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