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忠连忙回了城头,向窦荣上报了东姜来意。
窦荣一时难以决断。
恰在此时,有军政官上报,南伯候鄂崇禹,领军破了三山关,正往孟津而去。
豫州也有诸侯,北上前往毫州。
北方冀州、宾州、恩州也有诸侯,领军往南而来。
窦荣脸色煞白,一屁股坐到地上,呼喊着:“完了,完了,天下诸侯已动,挡不住的。”
彻地夫人给了自己相公一巴掌,说道:“如今只能让东姜过去,先一步入朝,如果东姜不反叛,说不定还有力挽狂澜的可能。
就算是天下易鼎,我们让东姜过去,也只有好处。”
窦荣被其夫人一巴掌打醒,连忙道:“夫人说的有理,还不快开城门?”
东姜不费吹灰之力,接手了游魂关,让窦荣跟着一起往朝歌勤王。
荀妄派他曾经的亲军之长,心腹将领巫梁驻守游魂关。
此次,东姜一众诸侯,这些年发展的夷族,淮蛮,包括扬州,豫州诸部,大军八十一万,一路迤逦西行。
行至黄河岸边,收到了商王诏书,召东姜入商,但是只让东伯侯,姜文焕,荀有运,以及一众诸侯入内,只能携带亲卫入商。
一众大军,将领,前往各关隘,各城池,渡口把守。
荀妄见到诏书都笑了,此时若他们真要入朝,还有谁能阻挡?
荀妄询问东伯侯的意见。
“侯爷,现在有三种选择,一,辅佐纣王,战天下诸侯。
二,灭了纣王,自立为王,成就东姜伟业。
三,扶持殷郊或者殷洪上位,二人并无势力、兵马,只有名头,可挟天子以令不臣,时机到了,再取代大商。”
东伯侯和公子姜文焕在帐内,商量了许久,应当走第三条路,以免真引起天下诸侯大乱。
于是,这一日,东姜带着四十万兵马,浩浩荡荡地进了朝歌城。
荀妄传令各方暗线启动,夺取兵权,抵挡各方诸侯。
剩下的兵马,被分到了黄河渡口,各个重要城池之中据守。
但事情总有意料之外的情况,更何况是能以大欺小,以圣压人的阐教呢?不可能毫无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