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我懂的,我本来就不是什么聪明的孩子啊,要不然二姐也不会一直叫我‘傻三儿’。
但是我们课本上学过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要我肯努力,老天爷是不会亏待勤奋的孩子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冉雨燕把所有劝慰的话都咽回肚子里,还鼓励地给冉杰一大把大白兔奶糖。
多好的心态啊!
这小三姨资质平庸,却在后世能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
安排好了家里的事情,冉雨燕才放心大胆地抓事业。
滨市十一月就封江了,冉雨燕收鱼也就是这几个月的事儿。大杂院的男人们把其他的零工都放下,全都一门心思扑在打渔上。
大杂院里一共就两条船,如今很多人来找胡学民借船搭伙。
但胡学民以前就是跟冉国强搭伴儿的,现在收鱼的又是人家冉家的妹妹,胡学民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便没有答应别人的请求。
为此,就有人看着眼红,偷偷把冉国强打渔贴补家用的事情告诉了厂长。
如今正是提干的关键时刻,互相写匿名信举报的事情不少见。
陈广利收到举报信,想了一下,把举报信锁进抽屉。
冉国强并不知道自己被举报了,他现在一门心思都是打渔赚钱。
为了不影响第二天上班,他和胡学民打渔都是在天刚黑的时候,出去一个多小时就回来了。
一个多小时,也就是两网鱼,少的时候俩人能赚十几块,多的时候就是二十几块。
每次打渔都是胡学民出船出渔具,他俩向来是六四分。
但胡学民也是个会来事儿的,自从冉雨燕来收鱼,胡学民就每天都从自己的鱼篓里挑一条最大的扔给冉国强。
在红红绿绿的钞票刺激下,冉国强渐渐的就不那么惦记搬去福熙路的事儿了。
反正那里也不是他的家,去福熙路他还得仰人鼻息,倒不如在大杂院住着舒服。
这可愁坏了冉敏。
冉敏一直跟冉国强是站在一起的,冉国强如今不想着要去福熙路了,她怎么办?
总不能真等到冬天封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