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老兵都回答一致,说杜重威向契丹人投降已经有五天了,他们得到消息是在其投降的次日,随后便急忙脱身返回,用了三天半的时间赶了回来报告。随后又回答了其投降的地点、其部兵力,说杜重威投降后,其部并未移动,可能耶律德光也防备着他,怕他是诈降,并未让他参与攻击石重贵的军事行动,只要他宣布投降不与契丹为敌对于契丹人来说,已经是一大利好消息,对于石晋朝廷来说,他向契丹人投降则已经不是雪上加霜而是灭顶之灾了!
至于杜重威投降契丹人的原因,尚未探查到。这个情报很难探查到,毕竟在听到杜重威向契丹人投降之前,他都一直率领大军在与契丹人对抗,并未露出丝毫不忠于石重贵或是想要前刺于他的任何蛛丝马迹。这个情报得到的很是突然,开始他们几个还都以为是契丹人在搞鬼造谣,是想借此来打击石晋的士气与信心,在仔细查证后,已经确定无疑,便赶紧回来汇报了。
李成孝看看几名手下,又将目光转向郭壹,眨了眨眼睛,突然笑道:“我记得以前大帅在分析杜重威此人的状况时,曾经提到过,说耶律德光若是用石敬瑭的例子来拉拢诱惑石晋手下的藩镇军阀,肯定会有人趋之若鹜地向耶律德光下跪,哭着喊着要做他干儿子灰孙子的,这不就应验了嘛!大帅果然神机妙算,单是这个预测,便为我义军争取到了多少时间,让我义军抢到了多少先机?那我们先前商定的策略,便可全力实施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郭壹沉思一会儿,微微摇头说道:“以前我只是推测过这些事,但并不知道会一定发生,咱们商定过的策略似乎还有点保守了。我觉得可以再激进一些!”
李成孝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随即笑道:“难道……大帅是说,既然石晋垮台在即,我们可以出兵南下,与耶律德光争夺中原了吗?”
郭壹摇摇头,目光转向地图上的北方,伸手在地图上方点了一下,又顺势下滑,在这地图的中间位置又点了一下说道:“不!我之意是……出兵两路,一路兵力两万,一明一暗,明的这一万兵力直接去攻击契丹人的南京幽州,暗的这一万兵力则与明的这一路互为犄角打掩护,争取歼灭大量的契丹精锐之兵!另一路则南下,直接攻击石晋京师汴梁城,去把石晋朝廷中的那些工匠和资源抢回来,不能白白便宜了契丹人,让契丹人抢走!”
几个人一听,都有些失望,又都把目光转向李成孝。李成孝也有些疑惑地问道:“大帅,既然石晋垮台在即,我们为什么不直接与耶律德光争中原?”
郭壹说道:“我们现在的总兵力说是六万,其实只有三万是完全经过实战的精锐之兵,另外三万训练还未彻底完成,不能因为此事而让他们上战场。另外,就是我们义军虽然已经打下云应朔寰四州数十个县,但名声不显,即便是这个战果传了出去,中原士人也不会对我们有什么期望,反倒会对刘知远之类的人物寄予厚望,也就是说石晋垮台,中原士人会希望刘知远上位而不是我们!毕竟在之前石晋朝廷臣子们的心目中,我们义军还是‘太行山贼’而不是义军!想要改变他们的想法,可不是一朝一夕这么快的,咱们不能太过着急。不过对于原燕云十六州的百姓来说,他们才不管什么朝廷不朝廷,大唐覆灭未久,只要我们大军打过去,再竖起大唐的旗帜,实行我们在云应朔寰四州的政策,他们苦契丹人久矣,或许会很快便会支拥护我们,进而成为我们的支持者,让我们的实力增强!”
李成孝等人一听,郭壹又开始“预测”了,先是一惊,随即又好像恍然大悟一般,相互看了看又都点头,似乎都明白了的似的。毕竟郭威现在可是刘知远手下最亲近的心腹,可以说是刘知远最信得过的得力干将,而郭壹做为其子,肯定不能与父亲相争;而刘知远一方当初也算是与义军有了默契,义军太行山中的基地里,至今仍然在为刘知远那边制造那种能发射实心弹的“火炮”呢,两下里关系也算是比较友好的,确实不宜与其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