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小康山不过是城中大户人家踏青之所,除了风景尚可一观外,仅山顶有一座小道观,别无其他建筑。
如今的小康山,山脚下却多了不少宅院,看样式和规模,都是大户人家所置别业。
上山的路也由原来人自行走出的土路变成了青石铺成,远远看去,便能看见山顶有淡淡烟雾飘出。走在上山路上,片刻就能遇到下山之人。
“看来,原来那无名道观如今倒是香火鼎盛了。”
待程振走到山顶,就看见一座比原来大了数倍不止的道观,道观上空都被香火烟气笼罩。道观山门由白石建成,两侧各有两名道童侍立。原来那道观也没有什么名字,如今却看到山门上篆刻“云水观”三个大字。
“当年我好像在这里念过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不知这名字是否与此有关。”
程振这般想着,走进道观。知客见他气度不凡,不敢怠慢,专门有一道童在前引路。进入道观后,程振果然进门就见到二进院正殿左右写着“若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见到程振停下来看诗句,那道童主动介绍道:“贵客,这两句诗据说数十年前一位路过此地的仙长所留。我云水观初代观主正是得了那位仙长的指点才开创了我们这一脉,我水云观的名字也是出自后一句……”
这道童似是对自家道观颇为自豪,程振简单问上两句,他便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自家传承都介绍了一遍。
从道童口中,程振得知,当年的吴通老道早于十多年前便寿尽了。而当年那小道童却是得了老道衣钵。在其后十余年中,逐渐将道观发扬光大,到了如今局面。
现在的道童自然不会说具体情况,他也不会知道太详细。当年那道童资质本就有些资质,得程振传授蚀文后很快便以《扶风引气法》筑元成功。
在吴通老道去势后,道童继续留在道观修行。有康平城福通商号供养,他不必担心俗物,如此数年道童便修至筑元第三境元成入真的境界。到了这一步,道童修为已经超过了自家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