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新年

吃完了在花园走路消消食,晴雪还在汇报今年的财报,物资什么的邢承恩没太在意,反正在仓库里面跑不了,现金流居然是正的,让邢承恩很好奇。

“主要是咱们自己铸造的钱币在琉求运行良好,一般到元就够百姓用了,外部交易咱们用物资交换的多,而且不少还是换成流民了,所以结余下来不少银钱,不过好多是会子,还要想办法兑出去。”

“无所谓,会子尽快花出去吧,南宋越来越不当人,这就是割商人的刀,会子估计又快回收了,这朝堂玩的就是花,课以重税不说,还拿货币贬值玩手段,难怪财政有钱呢。”

“二哥儿讲的金融奴听不懂,不过听说这会子要进行二换一回收,奴现在懂了,可不就是砍一刀吗。”

“人家还是良心的,还回收旧会子,要是不回收滥发钱,你看看金国现在什么状况?金国只管发钱,玩的太糙玩崩了。”

邢承恩记得小时候看开国大典,毛主席吃碗面要三千五百块,不相信的自己还去问爷爷。

结果爷爷讲那个年代,连路边的乞丐都不收面额1000以下的钞票。

邢承恩幼小的心灵都崩了,看着自己五分钱的零花钱,心想自己还不如个乞丐。

后来再大一些才知道那是国民党滥发货币的锅,自己才第一次对金融有了概念。

南宋现在米价一石两贯半,绢价看成色每匹一到四贯,布价看成色从五百文到两贯,盐价一百到三百文,还是掺了土的,铜价每斤约二百五十文,银价每两值两到三贯,金价竟高达每两四十贯。

但是,注意但是,南宋用会子就不同了,南宋的会子在金银交引铺子每贯面值仅能兑换七百二十文铜钱,可交易时给你的会子可是按照面额算的,一贯是七百七十文,你说这么一刀商人受不受得了。

邢承恩穿越的那年发行第九期淳熙十五年(1188年)还是3000万,3年期;今年发行第十期绍熙元年(1190年)是4000万,9年期,官府的信誉一下子就跌了,要不是政府还出卖官爵、度牒、官田甚至实物及有价证券来收兑会子,会子才稳定下来。

高宗和孝宗好歹还知道保护币值稳定,等宁宗上台邢承恩肯定不会收会子,会子价格大跳水也就算了,以旧会子二换易新会子一的比率收兑旧会,引起米价、田价及物价的上涨,谁受得了啊。

南宋肯定有玩金融的高手,要不也不会这么设计,只是后边玩的收不住手了,像极了美国增发到三十万亿国债的模样,可是南宋没绑定全世界,最终自食苦果,南宋灭亡跟它也有一定关系。

会子价格大跳水是从1195年开始,现在这几年还可以用用,现在三方贸易展开自己就可以减少会子的使用,在日本、高丽、金国贸易的也是货物,来到南宋交易的也是瓷器、丝绸、茶叶之类的凭证引子,交给老哈桑的人让他们自己提货,有些像是苏联的货物贸易体系,对会子需求少了。

但是缺点也像苏联那样,会造成内部民众的商品短缺,对刚移民来的流民来说,能吃饱就行,可是老移民已经有新的需求了,除了食品还有消费品需求,比如成衣、肥皂、火柴、砂糖和棉线等等,未来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多。

作为执政者的邢承恩都需要一一考虑,并找出解决方案来,在内部暂时不能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还是要在各国买一些商品来满足百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