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二人收到张牛角的书信之时,打开书信只见书信简洁明了,写着:“异族犯境,并州数郡陷落,速援!民族大义之前,尔等若依旧不顾大局,此战之后,太平道定与之不死不休!”书信的落款上,张牛角、孙轻、王当、杜长、余毒、白绕、眭固、陶升、张白骑等人的名字一一列出,每个名字后面都以血为引,鲜红刺眼。这份血书,更代表着冀州、并州太平道教众的决心,而太平道的加入也定会使得各方形势大转!
当皇甫嵩和朱儁收到张牛角的血书后,他们的反应截然不同。皇甫嵩眼中闪过一丝敬佩,而朱儁则皱起了眉头。
“这些黄巾贼寇,竟也有如此血性之时?”朱儁喃喃自语,显然是被信中的内容所触动。
然而皇甫嵩并未回答朱儁而是看着书信一时之间陷入到了沉思之中。皇甫嵩暗道,冀州的战况尚未明朗,若此时分兵驰援并州,一旦冀州有失,朝廷的责难是不可避免的。但并州若真的沦陷,那么他们守住冀州又有何意义?
最终皇甫嵩决定驰援并州,他认为并州若失,冀州也将唇亡齿寒,届时必将三面皆敌,何况为将者若是看着异族入侵,而坐视不管,岂不遗臭万年?受世人唾骂?
然朱儁却担忧分兵后的风险,他认为应该遵圣谕坚守冀州,确保这一重镇不失。不然若是并、冀皆失丢了官职事小,恐累及家中老幼!
两人各持己见,一时间争论不休。最终,他们决定各领一军,皇甫嵩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北上驰援雁门,而朱儁则带领两万步兵坚守常山,以防备孙坚和袁绍的进攻。
做出决定之后,皇甫嵩便即刻率领的骑兵向着西北而去,一路之上路疾驰如风。他们日夜兼程,只为尽快赶到并州雁门郡,夜幕降临,皇甫嵩仰望星空,心中默念:“此战当只有战死的皇甫嵩,而无战败的将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朱儁在中山也并未闲着。他部署防线,加固城墙,确保冀州的安全。虽然他知道皇甫嵩已经北上驰援,但他依然不能有丝毫松懈。因为在他看来,冀州的安危直接关系到整个朝廷,甚至是天下的局势。
分兵之后的两人,各自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和责任。但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无论结果如何,死战不退!
而当孙坚接到张牛角的血书时,他的眼神瞬间变了,再无轻视之意。看着信上那些用鲜血写成的名字,他感受到了张牛角等人的决心和信念,这让他深受触动。
“真乃英雄豪杰也,尔等尚且如此,某孙坚岂能落后?”孙坚心中也随之涌起了一股万丈豪气。他知道,此时并州正处于危难之中,作为一方诸侯,他有责任也有义务去驰援并州,何况驰援并州,一来可以扬名立万,二来不战而下代郡,平添一郡之地,可谓名利双收。
孙坚迅速召集军中诸将,商讨驰援并州的计划。最终孙坚决定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迅速北上驰援代郡。同时,他留下黄盖驻守中山,并叮嘱道:“公覆,匈奴南下,并州告急。我欲驰援代郡,这中山郡某便交由你来驻守。当前异族入侵之际,若那袁本初不顾大局,来使欲兵出常山,你可假意同意,待时机成熟,对其倒戈一击。届时即便不能全歼其部,却也定要让其伤筋动骨!”
黄盖见此叹息道:“如此行事,岂非被世人所唾弃?”
孙坚笑道:“若他袁绍顾全民族大义,你我自是不用如此,可若其如此不管不顾,那也怪不得我孙文台不仁不义,如此行事虽受士人唾弃,却也是一些无知士人罢了,真正有识之士也必会如同我这般!弃小义而成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