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钱财真的是很有魔力。
青竹到了院门口,不说话先拿出碎银子:“我家夫人要些热汤热饭请这院里谢家人,劳烦您帮着打点一下。”
院门口的两个婆子互相看看,鬼使神差的接过青竹手里的碎银子,一个婆子还殷勤的嘱托:“我们也是奉命而为,不敢难为姑娘和二姑奶奶,还请姑娘快去快回!”
另外一个婆子:“我陪着姑娘去,免得姑娘走冤枉路。”
这个婆子有亲戚在大厨房里当差,肥水不流外人田,这钱与其便宜别人,不如让亲戚赚了。
青竹跟着这婆子直奔大厨房,路上,婆子拐弯抹角的暗示青竹:“不瞒姑娘,我有个妹妹在大厨房,是个管事的,咱们也不用走远路,给银钱让我妹妹收拾一桌席面,偷偷送到偏院里,如何?”
青竹面容沉静:“劳烦嫂子了!”
手里递过去一张十两的小银票。
那婆子喜滋滋的看看银票,笑嘻嘻的:“姑娘在此处稍等,我尽快回来。”
青竹站在大厨房外面的长廊下,婆子进了厨房院,今天是尚书府大小姐出门的日子,饭菜酒水一应都是齐备的,所以片刻后,便出来两三个小厮,手里都提着食盒。
婆子几步跑过来,小心的看着青竹的脸色说话:“姑娘,今日大厨房里,菜肴都是现成的,老奴还特意请了这几位小哥儿是帮着走一趟把饭菜送过去,就是,”她陪着笑脸:“就是还得姑娘破费,不好让几位小哥儿白跑的!”
青竹从荷包里拿出一锭碎银子,约有三四两,递给婆子:“嫂子看着分吧!”
婆子眉开眼笑,恨不得作揖:“姑娘真是爽利之人,若是还有吩咐,只管说!定然让姑娘满意!”
青竹便又拿出一锭一两多的碎银子,低声嘱咐:“劳烦嫂子,多送些热茶汤水!”
从来到尚书府,真是连一口热茶都没有,夫人应该也是渴了。
“好嘞!”婆子笑嘻嘻的,转身又跑进大厨房院子,这边几个小厮跟着青竹回了偏院。
偏院里,正屋很快就被收拾出来,然后摆出一桌丰盛的席面,热的凉的、甜的咸的、汤汤水水的,足有十六个!是个牌面十足的二八大席!
到最后,那个跑腿的婆子还额外送来了甜酒蛋花汤,且特意声明,这一大碗汤是大厨房孝敬二姑奶奶的,不用给银钱!
苏陌就是要借机多花钱,然后把此事在苏家亲友群里宣扬开,让于氏没脸出去见亲戚朋友!
所以,她是见人便打赏,上菜、送汤、看门的,统统有赏,青竹花了一道银钱,她又赏了一道,中途又给青竹钱,再去大厨房买了十几盘的点心!
苏陌邀请的是谢家人,谢家人今日来尚书府的人不多,也就四五个,这么一桌子菜本也吃不完,且,苏陌和谢家人到底不怎么熟悉,需要一个人调和气氛。
而那位于莺儿根本不用请,她一直待在正屋里帮着收拾桌椅板凳,摆盘放碗,极为热情积极,苏陌便也让她入座,独乐不如众乐,一起吃,一起宣扬尚书府的小气和窘迫!
难得有个这么大方的主儿,不一会儿,大厨房的管事都亲自提着点心盒子来了,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二姑奶奶的赏钱啊!
不怪这些下人们见钱眼开,尚书府先是裁人,然后是降月钱,下人们在苏家干了多年,那听说过降低月钱啊?还是无差别的几乎都降了三成,有的,甚至降了五成,这那个下人能受得了?
今天,尚书府后院有人忙着打野猪、有人忙着要出门,也有人,比如苏陌,被困在苏家不准离开,在偏院里享受原本应该摆在前院的酒席!
谢家孙媳程氏是谢家人中的领头人,察言观色,且脾气爽朗,和苏陌说的投机,很快,就相谈甚欢。
都说谢家人如今低调的很,可苏陌和这位表嫂说了一会儿,觉得似乎并非传言中的所说,尤其是程氏趁俩人说的高兴,邀请苏陌过几天去谢家参加桃花诗会,苏陌更确定了谢家并非低调隐忍,而是蓄力准备重返上流世家的社交场合。
苏陌客气的推脱:“表嫂既说是诗会雅集,去的自然都是读书人和有文采的小姐们,妹妹自从嫁人后,早就不再玩这些高雅之物了,去了也写不出好的诗文,不如不去。”
程玉真爽朗的笑:“哎哟,妹妹说什么呢?谁不知道妹妹没有出阁时,是京都中数得着的才女?快别太自谦了!再说了,这桃花诗会,说是作诗画画文人雅集之乐,其实呢,就是一场相亲的活动。”
苏陌挑眉。
程玉真解释:“这不是到了春天,各家里今年要及笄的女孩子就要相看婆家了,大家商议着攒个集会,窝了一个冬天了,夫人们带着女孩子出来走走,想看女婿;那些有心的男子家中,也会来些当家的长辈,相看些女孩子,什么作诗作画,不过都是集会的由头罢了。”
苏陌笑着点头表示明白:哦,这是古代版的相亲大会啊!
小主,
程玉真凑到苏陌耳边,低声说:“听闻贵府上大公子也十三四了,虽不是你生养的,但若是挑个你满意的媳妇,将来还不是得孝顺你?”
苏陌忽然想起空间里关于曹真的那几张纸,曹真是庶出被记在嫡母名下,但是娶的媳妇是嫡母娘家侄女宋氏,所以,曹真在曹家也颇受重视,曹真能安稳的在京兆府尹这个位置这么多年,他岳家对他帮助良多,嗯,他岳父,是吏部官员。
苏陌点点头:“是这个道理,只是,我家大儿子,太小了些。”盛唐多大?十四?
程玉真:“不小了,又不是一说就有合适的,且说且看,便是今年定了亲,走礼按咱们大周的流程也得一年多,等能大婚,至少在两年以后了,十六岁成亲,正当时呢!”
“可不是!”于莺儿不甘被冷落,没话找话,见缝插针的也要说些:“离陌你是养母,尤其的尽早操持,免得人家说闲话,说你苛待养子。”
苏陌没有阻止于莺儿插言,很快,这桌席面的话语权,便被程氏和苏陌,默契的让给了于莺儿。
期间阿圆从外面回来,她很机灵的站在角落处伺候,没多大一会儿,她就和于莺儿带来的小丫鬟嘀嘀咕咕的咬耳朵,稍停,俩小丫鬟就去了外面廊下玩耍。
于莺儿没有留意这个细节,她此刻神情兴奋,像是个说书的,一旦得了话语权,什么都说, 在苏陌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加上聪慧的程氏默契的配合,青竹时不时的添茶倒水,于莺儿浑身舒泰的从市井传言说到自己幼年在梁州府的事、她父亲在京都再娶的事、继室钱氏和离的事,洋洋洒洒的、搜肠刮肚的,给苏陌讲了一边。
苏陌越听越是生气,敢情,那位于知府,真是难得一见的大渣男啊!披着文人外皮的、有知识有文化的渣男!
苏陌忽然就理解了那位钱氏夫人为何宁愿舍弃一部分嫁妆也要和离了,和这么一个无耻之人生活在一起,可真是憋屈!
程氏暗中观察,觉得苏陌对那位于知府、钱氏和乔氏之间的事,过于关注,她不知苏陌为何如此,不过,她也认真多听了几句,且记在了心里,准备等回了谢家,再向老人们请教个中缘由。
苏陌觉得,于莺儿其实很有用,因为她身处市井之间,消息很灵通。
比如,她说,因为印子钱案子死了好多人,衙门抓走的官员都有十几个了!
她还说,城外难民越来越多了!
她还说,如今城里的百姓都很排斥西戎人的店铺,西戎人在京都,原来有那么多店铺啊!
。。。
这边热闹的吃饭听故事,距离偏院最近的一个院子里,苏家大少夫人孟少怡披着锦缎披风,站在院子里,微微仰头,听着外面的动静。
于氏以百日内两位新娘不能见面的习俗为由,不准孟少怡出院招待亲戚,偏今日苏家后院变故横生,噪杂混乱,她的陪嫁丫鬟和嬷嬷,早就出去打探消息,回来一一的禀报给自家姑娘。
孟少怡蹙眉:“府里办喜事,先是无姑震响,接着出现猛兽,非吉兆也!”
吩咐琴挑:“你亲自回去,把这里的事,一五一十的禀报给父亲大人,苏家颓势已起,请父亲大人指点,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琴挑忍不住欢喜雀跃:“姑娘愿意回府求救,那是最好了!奴婢明日一大早就回去,请老爷的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