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凛风又指向另一边,几个士兵押着五花大绑的孙军需官走了过来。孙军需官脸色惨白,眼神闪烁,不敢直视众人。徐凛风高声说道:“这就是你们一直信任的军需官!他中饱私囊,克扣军饷,让你们的家人受苦,让你们在战场上送命!”
顾长渊接过徐凛风递过来的一叠账册,走到挑衅的士兵面前,一页页地翻给他看。“看看这些,这就是证据!孙军需官贪污的每一笔钱,都记录在上面!他甚至还与……”顾长渊顿了顿,目光扫过演武场上所有的士兵,“与某些人勾结,故意阻挠军队改制!”
顾长渊没有点名,但所有人都知道他说的是谁。演武场上的气氛瞬间凝固,士兵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疑惑。
随后,顾长渊和徐凛风带着孙军需官和一众证人,径直走向了军事会议厅。杨将军和郑王爷等人早已等候在那里。顾长渊将账册和证人呈上,将孙军需官的罪行一一揭露,包括他与保守势力勾结的细节。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在,即使杨将军想要庇护也无能为力。孙军需官被当场革职查办,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审判。
会议厅内一片寂静,众将领都被顾长渊的雷霆手段震慑住了。杨将军脸色铁青,一言不发。郑王爷则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众人的反应,眼中闪过一丝阴霾。
走出会议厅,顾长渊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他看向徐凛风,沉声说道:“凛风,接下来的路,恐怕更加艰难……”徐凛风点了点头,目光坚定:“大人放心,我定会全力辅佐大人,完成改制大业!”
夜深了,郑王府的书房里,灯火通明。郑王爷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一封信,脸色阴沉得可怕。“顾长渊,你以为这样就能赢了吗?”他将信纸揉成一团,狠狠地扔在地上,“好戏,才刚刚开始!”他抬头看向窗外漆黑的夜空,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来人……”
孙军需官的落马,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将领,开始重新审视顾长渊的改制方案。他们亲眼目睹了士兵家属的悲惨境遇,也见识了顾长渊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改制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切实关系到军队战斗力和国家安危的大事。
张校尉找到顾长渊,神情激动:“顾大人,下官之前对您的改制方案有所误解,如今亲眼所见,才明白大人的良苦用心!下官愿意全力支持改制,为我朝军队贡献一份力量!”其他几个基层军官也纷纷表示赞同,他们长期受制于旧制度的弊端,渴望改变现状。
杨将军虽然依旧对改制持保留态度,但孙军需官事件让他有所忌惮。他深知郑王爷的势力庞大,但顾长渊的决心和手段也让他不敢轻视。在一次私下会面中,杨将军对顾长渊说道:“顾大人,你的改制方案确实有可取之处,但军队改革非同小可,需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这番话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但语气已有所缓和,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然而,郑王府的书房里,却弥漫着紧张的气氛。郑王爷召集了王教头和其他几个心腹,脸色阴沉。“顾长渊这一招釜底抽薪,打乱了我们的计划。”他语气冰冷,带着一丝狠厉,“必须尽快想出对策,阻止他继续推行改制!”
王教头眼珠一转,献计道:“王爷,我们可以利用百姓对新制度的不理解,散布谣言,煽动民心,让朝廷和顾长渊陷入被动。”郑王爷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阴险的光芒。“好,就按你说的办。记住,要做得干净利落,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顾长渊并非没有察觉到暗流涌动。他知道,郑王爷不会轻易罢休,接下来的斗争将会更加残酷。他必须尽快争取更多将领的支持,才能在接下来的风暴中站稳脚跟。徐凛风也提醒他:“大人,郑王爷诡计多端,我们必须小心提防,不可掉以轻心。”
顾长渊望着窗外渐渐亮起的天空,他知道时间紧迫。他走到书桌前,铺开一张宣纸,提笔写下“新军”二字,眼神坚定而深邃。“凛风,备车,去书院。”他放下笔,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