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结伴同游,南至荆襄,北至大漠,观风土人情,识山川地理。回去还要撰写报告,总结心得。非纯为游山玩水也。
此济阴步义步文节,此陈留司象司元符,此东海王详王公密,此河东徐盖徐伯厚,……此吴郡孙权孙仲谋。”大多是诸葛亮的师弟,或游学认识的神童。
众人一一跟郝昭见礼。
郝昭忙再次道歉道:“在下不知诸位乃游学,胸有成见,出言无礼,还望恕罪。”
郭淮笑道:“区区小事,揭过就是,无需再提。我亦是太原人,与君同郡,姓郭名淮,字伯济。”
郝昭忙见礼道:“在下见过郭君。郭君之名,在下在太原亦得闻。今日一见,果然出众。”
众人见一个普通士卒,雄健又不失文雅,举止有礼,不卑不亢,不由啧啧称奇。
诸葛亮一行北上大漠,还真不是大学布置的课题,而是刘备随口一句话。
诸葛亮跟随朝廷使节去了荆州。使者完成任务,前往洛阳向刘备报告出使情况。诸葛亮是刘备安排去的荆州,使者为防刘备有事询问诸葛亮,就带了他一起去了洛阳。
荆州刘表见关中被刘备扫平,更加谦恭。
小主,
刘备处理完政事,看到诸葛亮,问他都见了哪些贤才名士。
诸葛亮一一回答。
刘备没听到黄俊的名字,便问:“襄阳名士有黄俊黄承彦者,汝未见么?”
诸葛亮答道:“回禀陛下,黄公适至南郡访友,未能得见,亮心甚憾。”
刘备也很遗憾,不好问你有没有见到其女黄月英,想也不可能见到,问道:“此去荆州,有何感想?”
诸葛亮道:“南国风物,不与北同。襄阳人才杰出,又为天下通衢,英才汇聚,诸家争鸣,亮获益良多。”
刘备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汝年纪尚幼,当多长见闻,学以广才。方今天下之事,其重在北。汝可至并州一游,尤其要多与夷狄接触,观其风物,察其地理,习其民情,必有所得。”
诸葛亮道:“臣谨领圣旨。”
他被刘备封了个从事的闲职,在礼部挂名,因此称臣。
刘备又道:“此次北上,亦可带些同学少年前往。汝为首,当好好照看。”适当给诸葛亮一些锻炼。
诸葛亮道:“臣领旨。”
事情传开后,考察团名额抢破头。
一个月后,才终于成团。
大都是诸葛亮认为比较优秀的同学,但也有一些是各路大佬安排进去的,如王详是礼部尚书王朗的侄子,徐盖是徐晃的儿子。更优秀的年轻人也有,如应玚、步骘等,但这几人已经高中殿士,授了官位,无法远行了。
孙权比较特殊,是刘备提的名。
杀孙策,乃是战阵之上,公仇。孙权等皆年幼,杀之无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孙权若能成长为人才,刘备不会不用。
时势造英雄。
如果刘备后人不肖,比如说刘裕最终成长为秦二世、晋惠帝那样的蠢货,那刘备还用去提防曹丕、孙权、司马懿造反?
恐怕天下皆反了。
哪怕刘裕能有宋武帝刘裕一半的英明,刘备给他打下的江山他也能稳稳地守住,什么曹丕、孙权、司马懿,在这种大势之下,谁都蹦跶不起来,只能乖乖地做一辈子臣子。
刘备看了大漠考察团这二十人名单,大多是神童俊才。掺杂了五六个重臣重将子弟无关紧要。
虽在刘备治下,仍有不少盗贼,到了草原,更有胡贼纵横,保卫工作不可马虎。
刘备指定甘宁为首领,姚虎为副,率虎士二百人护卫北上。
刘备专门叮嘱甘宁:“此少年皆国家俊彦,后起之秀,君不可大意,须当保护彼等万全。”
甘宁道:“除非末将身死,必不让众学子伤到一根毫毛!”
感谢书友巴蜀布衣打赏!在下努力!
(又做了细微修改,字数增加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