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回信道他尚为青州学子,既大祭酒推荐,自当参加,正要会会青州英豪。
刘备见刘晔如此自信,也不便多说,试题自然是绝对不会透露的,那更是对刘晔的侮辱。
二十人名单中最后一人乃是诸葛亮。
为此刘备亲自去问郑玄,诸葛亮年才十四岁,为何能上推荐名单,此次考试关系考生前途,推荐人选时须得慎重、公正,不可受其他因素影响。
刘备潜台词很明白,就是让郑玄不能徇私。
小主,
如今诸葛玄任东莱太守,诸葛瑾在吏曹任职,娶青州别驾孙嵩之孙女,诸葛亮长姐与齐国相任旐之子任嘏订下亲事,人皆知刘备喜爱诸葛亮。
诸葛氏一家影响力遍及青州。
刘备不希望郑玄迫于诸葛氏的权势而对诸葛亮拔苗助长。
郑玄笑道:“诸葛亮年虽幼,但聪慧天生,过目不忘,经义娴熟,笃学慎思,乃难得奇才,老夫不得已将其列为末名,乃故意抑之,但若要抹去,于心亦不安。”
刘备愕然。
读书“独观其大略”的诸葛亮竟然变得经义娴熟起来,实令人难解。
刘备举行这么一次小型考试,费的口舌却不少。
孙嵩、崔琰等开始时皆反对,尤其是崔琰,在刘备面前声音高昂,颜辞俱厉,力陈考试之不可行。
刘备问起为何不可行。
崔琰答道:“方今之世,经义典籍集中于士族,寒门皆不知书,参加将军硕士考试之考生亦县令举荐,与下吏等察举为先、辅以考试,亦无大区别。
将军若欲废置县令举荐之程序,则碌碌求利之辈、汲汲求名之徒,只习文字,不解仁义,寻章雕句,冀图幸进,则必将道德沦丧,政务昏暗,内斗繁复,不可救也。”
崔琰崇尚节俭清厉,对当今朝廷官员奢侈庸碌贪惰十分不满,必要亲自把关筛选,担心刘备直接以考试选士会选出些德行极差之人,败坏风气,使得青州墯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