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见陈宫深入敌营,还能昂然维护曹操,对其刚烈无畏也很是佩服,又问道:“曹公表我为东平相,朝廷能接受吗?”
陈宫心中鄙夷,口中却慷慨激昂地道:
“上使不见张燕、杨凤么?反于黑山,劫掠州郡,而朝廷用之为平难中郎将、黑山校尉。
上使又不见韩遂、马腾么?反叛于西凉,攻杀太守,荼毒西州,而朝廷用之为将军。
小主,
上使为一国相有何不可?若上使要跟韩马相比,觉得国相一职太低,曹公愿奉上使为兖州刺史。
不过曹公有个条件,君得兖州后,当与曹公盟誓,助曹公取豫州。
目下豫州无主,郡守割据,贵我合力,取之不难。
届时上使据兖州,曹公据豫州,兖豫合力,天下不足定也。此霸王之基!”
王喜咧嘴笑道:“霸王基业,我怎么敢妄想!不过,曹公当真愿意奉我为兖州刺史?”
王喜虽是黄巾群贼中的佼佼者,为二十万黄巾兵之盟主,但内心深处仍旧不自信,远没有张角的大志,幻想着朝廷能谦辞重礼地招抚于他。
既有这样的心思,又是面对陈宫这样的人物,很快被忽悠得失去判断能力。
陈宫遂出示兖州刺史印绶,献给王喜。
王喜见曹操如此意诚,将担忧放下,欢天喜地,设宴款待陈宫,并请陈宫次日返回山阳,向曹操复命。
陈宫怕王喜事后反复,而夏侯渊来不及到无盐,坚持不去,表示愿在王喜处为质,请王喜另派人去见曹操。
王喜彻底相信曹操、陈宫,通知全军。
黄巾兵欢呼震天。
军中将领更直接称呼王喜为使君。
陈宫这边虽事情顺利,但他对夏侯渊能否及时赶至,仍旧担忧。
夏侯渊的袭击才是真正的杀着。
若他不能及时发动袭击,等王喜从狂热中回过神来,势必增加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