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上下瞬间换了一副肃穆哀伤的模样,朱红的宫墙仿佛都染上了一层灰暗的色调。太监宫女们脚步匆匆,却不再是为了筹备喜宴,而是忙着布置灵堂、准备丧仪所需的各种物件。大臣们进宫时脸上的神色也从原本的期待转为了沉重,进宫后纷纷换上素服,前往停放废太子遗体的地方吊唁。
南宫瑾站在自己的宫殿中,望着外面那一片忙乱又哀伤的景象,心里五味杂陈。他虽与废太子在权力争夺上是对手,可如今面对这样的结局,也不禁心生悲凉。这宫廷之中,权力的更迭本就是残酷无比,却不想会以这样令人痛心的方式让自己的继任蒙上了一层阴影。
皇帝更是悲痛难抑,几日来都甚少进食,整个人仿佛一下子佝偻了。他时常坐在空荡荡的宫殿里,回想着与大儿子过往的点点滴滴,那眼中的哀伤任谁见了都忍不住动容。而这原本该为南宫瑾庆贺的时刻,也只能暂且搁置,所有人都被卷入了这场丧事的哀伤氛围之中,整个皇宫都在为逝去的生命默哀,也为这宫廷权力斗争背后的残酷与无奈而叹息。
熹贵妃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整个人已然陷入了极端的悲愤与偏执之中。她将儿子的死全然归咎于皇帝的无情和南宫瑾的步步紧逼,觉得是他们二人一手造成了如今这无法挽回的悲剧。
在她看来,皇帝身为父亲,却因着那至高无上的皇权,轻易地就废黜了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丝毫不顾多年的父子情分。曾经的宠爱仿佛都是一场泡影,在权力和权术面前,儿子就如同那可以随意舍弃的棋子,被无情地打入谷底,连一丝翻身的机会都不曾再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南宫瑾呢,在熹贵妃眼中,就是那处心积虑、妄图抢夺太子之位的野心家。他一步步谋划,一点点施压,让自己的儿子在这场权力的争斗中节节败退,最终陷入绝境,心灰意冷之下才选择了那条决绝的路。熹妃全然忘记了是自己的儿子先起了争权夺势之心,只一味地认定南宫瑾就是那罪魁祸首。
她时常在自己那宫殿里,或是喃喃自语,或是对着空气哭诉:“都是那皇帝的冷漠啊,竟如此狠心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还有南宫瑾,若不是他步步紧逼,我的儿怎会走到这一步,怎会如此绝望地离我而去……” 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怨恨,每一句话都像是从心底最痛苦的地方撕扯出来的。
她甚至暗暗发誓,哪怕拼上自己这条性命,也要让皇帝和南宫瑾付出代价,要让他们也尝尝这失去至亲的痛苦滋味,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慰藉自己那死去儿子的在天之灵,才能稍稍抚平自己心中那如刀绞般的伤痛。可她却未曾想,在这宫廷权力的旋涡之中,每个人都身不由己,而这场悲剧,实则是多方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
熹贵妃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与对皇帝、南宫瑾的怨恨之中,那原本就狭隘的心思愈发变得恶毒起来。不知怎的,她突然就想起了林晚,觉得这一切的祸端似乎都和林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竟丧心病狂地安排人手去把林晚杀了,让其给太子陪葬,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稍稍缓解自己心中那无尽的痛苦和愤恨。
她唤来自己身边还忠心耿耿的几个亲信,眼神中透着狠厉,压低声音吩咐道:“你们去,务必要找到那个林晚,将她神不知鬼不觉地解决掉,让她去地下陪着我那可怜的儿子。” 亲信们领了命,便匆匆出了宫,按照熹贵妃提供的线索,四处去搜寻林晚的踪迹。
然而,他们找遍了太子府,却始终不见林晚的身影。原来,林晚已经跑了。她此刻正被林宁和柳巳妥善地安置在柳巳的庄子上,那庄子地处偏僻,又有柳巳安排的人手小心守护着,外人很难知晓。
派去的人无奈只能回宫向熹贵妃复命,告知她搜寻无果的消息。熹贵妃一听,顿时气得浑身发抖,那原本就因哭泣而红肿的眼睛此刻更是布满了血丝,看起来格外狰狞。她咬牙切齿地吼道:“废物,都是一群废物!连个贱人都找不着。”
在她偏执的想法里,林晚的逃跑仿佛就是导致她儿子走上绝路的催命符。她觉得若不是林晚逃走,儿子也不至于那般绝望,说不定就不会选择那条绝路了。所以,她越发坚定了要让林晚付出代价的决心,心中暗暗盘算着,无论如何,哪怕掘地三尺,也一定不会放过林晚,定要让她血债血偿,哪怕用尽一切手段,也要达到这个目的,让林晚为自己儿子的死陪葬,都难解自己心头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