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梁山好汉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752 字 9天前

另外还有一点,从文臣的角度来讲,他们是不希望打仗的。一是文臣们不希望武将通过干这些相对“简单”的活而得到提拔;二是如果皇帝让文臣们去领兵,而他们可能会把局面搞得更糟。

三、频繁动武太烧钱。大定一朝,深受“三冗”的毒害:冗官、冗兵、冗员。所以,尽管经济发达,但因其被“三冗”所拖累,仍然是“积贫积弱”,所以,再挤出仅有的银子去平乱,实在不划算。

动用武力不仅太烧钱,还容易引起后遗症。比如,一些将领为了贪冒战功,很可能会滥杀无辜;一些士卒为了中饱私囊,很可能会烧杀抢掠。

这些行为,都会对当地的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让起义死灰复燃、反复发作,成为王朝的心病和永远填不上的窟窿。而如果选择使用招安的制度,那么其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通过招安,一些没有成气候的起义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平息,不会闹到不可收拾。

通过招安,一些绿林好汉被朝廷开出的优厚条件所吸引,不仅不再作乱,反而会摇身一变成为官军,向自己的“同行”反戈一击。

以大定皇帝热衷于招安并“以暴制暴”来看,宋江参与到了平王虎、田庆的战役,是非常有可能的。

李纲便这样总结招安的妙处:

“以弥内乱,一也;以御外敌,二也;善良胁从者,可散而归田亩,三也;强猾勇敢者,可籍以备行阵,四也;以盗贼攻寇仇,胜则享其功,败则不足惜,五也。”

先落草,再招安,后做官,这几乎成为大定庶民走向“人生巅峰”的独门上升通道,为什么这么说呢?

本朝实行招安的初衷,不是出于对起义者的深深同情,而是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消灭其他的匪盗,以达到“以乱治乱”的目的。而为了吸引宋江们受招安,朝廷当然要开出合适的“价码”。比如,赦免他们的所犯之罪,同时给予加官进爵。

而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来讲,除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种比较低级的生理需求以外,还有追求成就、获得他人尊重、达成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

在那个时空,宋江被招安是其最好的归宿。他曾以一支精干的力量横行河北、山东,官军数万莫不能当,但张叔夜仅仅用简单的谋略就将其逼降。

很显然,这只能说明北宋末年的地方官军,战斗力已经掉到了渣都不剩,而宋江们的战斗力并不能说是强到逆天。

历史上的这种流寇式打法,如黄巢、李自成等,其规模虽然达到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最终结局无不是覆灭而已。

这些,是可以预见的。宋江闹的越凶,只不过是想要获得更大的被招安的筹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