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茶围才算是真正开始的消费,对身边伺候的丫鬟一定要大方,比如端茶倒水要赏一二两银子,捶背揉肩要赏一二两银子等等。
这些关都过了,最终才能见到青楼女子。总之,你见与不见,她都在那里。但若想见,没文化不行,没钱不行,没情调不行。
这不,八角亭驻足的都是闯关者,前头那楼子可不是有钱就能进的。当然,这关可难不倒有钱人,无非是事先花钱买诗文而已。
还真是花头足也派头足呢,冯过暗哂,目光扫过那头,见一个身着绿袄的小姑娘似乎向自己挥了挥手,不由愣了愣,好像在哪见过。
亭子里的人见那丫鬟举动,忽地一阵骚动----
“金莲姑娘好啊……”
“金莲姑娘,我这里有好诗,让我先录……”
“……”
那丫鬟跺了跺脚:“莫吵,一个一个来。”
准备录诗的队伍居然瞬即安静下来,默默的等待着。
冯过莫名其妙的看着这一幕,一个丫鬟都有如此“威望”?简直颠覆三观了。
甘诚却是赞叹道:“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金莲姑娘不遑多让啊。”
德宗朝时,内阁首辅严松的心腹家奴严年,署号“鹤城”。不但招权纳贿,而且与朝中官互与赠诗文,敬若宾主。“其奴严年最黠恶,士大夫竞称萼山先生者也”、“苍头严年入赀为官,勋戚文武之臣多与往还,通姻好。七具衣冠报谒,列于士大夫”,民间是有“宰相门前七品官”之说。
冯过却是实实在在的多看了那绿祆丫鬟一眼,“金莲”,小美眉居然取这名字,你父母胆子好肥哦。不过,这个时空没有《水浒传》,也没有《金ping梅》,“金莲”,并不怎么清新脱俗。
咦,冯过忽然忆起,这金莲的确是见过的,在鹅湖书院,董小宛身边的那个丫鬟。
如此,董小宛便是在前边楼上吧,说不定正透过纱窗望着这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