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水溪左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91 字 9天前

循着溪畔鹅卵石铺就的道路前行,骡车辚辚,哒哒脆响。行不多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牌坊。

这是一座进士坊,又称“风宪坊”。高两丈,宽三丈,三间四柱,全石结构,前后使用护掌,为明代风格。整体造型丰满优美、庄重朴实,典雅大方。柱间施月梁,梁下有透雕神鳌的套兽和“如意”云头,上下噬嗑,紧紧锁固着坊梁正檩,承托着楼顶。尤其隔扇明面刻有四块凸形的“渔船”、“牌坊”、“万福”、“架鼓”图案,活灵活现,情趣盎然,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明间专额石上的石牌匾,正背面刻“恩荣”、“王音”二字,坊额两面刻有斗大的“进士”二字。右边竖刻小楷“正和元年壬戍岁会试”,左边竖刻“中试三拾贰名进士沈致和立”。

“正和”是英宗皇帝在位时的年号,“正和元年”也就是十年前。

英宗皇帝聪明睿知,天性夙成。嗣服之初,遵养渊默,洎总威柄,发挥强刚,黜除奸回,修复法度。正和之政,灿然再新。然“故冬以来,数冒大寒,浸以成疾,药石弗效,遂至弥留。”正和八年,皇帝常佣在福宁殿崩逝,年仅二十五岁,在位仅八年。四月,谥号宪元显德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庙号英宗。

英宗薨后,因无子息,乃立次弟端王常佶为帝。

常佶登基即位,改年号为“崇宁”,现今是崇宁三年,沈致和进士中试恰是十年前。

第三十二名貌似不高,可亦是千难万难。

此时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即乡试、会试和殿试。会试中试者在宫殿举行“殿试”,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名叫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其次为三甲,同进士出身。科举考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有六千多举人参加,取三百名进士。

取得了进士出身,意味着就可以入仕了,这个和做官是有区别的,通常不用考取进士就有做官的资格,因为举人就可以授予官职,但官衔通常不高,九品以上,七品以下,往往最多当到县令就结束了政治生涯。可进士不一样,进士是七品官起步,一等的前三甲更是没准,可能起步就会五品。

也就是说,沈致和一旦中试,便已入仕,真正的鱼跃龙门、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