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里座无虚席,人们的交谈声、笑声交织在一起。
这时,一位说书人站在台上,手中折扇一合,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诸位客官,今日咱们来说说咱这大明朝的风云故事。”说书人穿着一身褐色的长袍,外面还套着一件破旧的棉袄,以抵御寒冷。
台下的客人们纷纷安静下来,期待着说书人的精彩讲述。
一个身着长袍的中年男子说道:“嘿,这说书的可有得讲了,咱大明朝如今可是越来越昌盛了。”他身着一件蓝色的长袍,外面披着一件黑色的披风,头上戴着一顶毡帽。
另一个留着胡须的男子点头应道:“可不是嘛,你看那皇上发的《告大明朝万民书》,真是振奋人心呐。”他身着灰色的棉衣,头戴一顶棉帽,脖子上围着一条厚厚的围巾。
“对呀对呀,我还听我家那小子整天唱着儿歌呢。”一个略显富态的男子笑着说,“‘大明朝,展风华,皇帝圣明百姓夸。’哈哈。”他身着一件紫色的锦缎棉袄,外面套着一件黑色的皮裘。
旁边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接口道:“这《告大明朝万民书》犹如一篇壮丽的诗词,引领着我们大明朝走向辉煌。‘江山锦绣映朝堂,万民齐心共兴邦。’”书生身着一袭白色的长袍,外面披着一件青色的披风,手中拿着一把折扇。
离开茶楼后,他们一行人等又来到了附近的一座戏园——琼台戏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戏园内,台上的演员们正精彩地表演着,台下的观众们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
一个坐在前排的男子大声说道:“嘿,这戏演得真带劲,就跟那《告大明朝万民书》一样,充满了豪情壮志。”他身着一件红色的棉袄,头戴一顶皮帽。
另一个男子点头道:“没错,看着这戏,心中涌起一股对咱大明朝的自豪。”他身着蓝色的棉衣,外面套着一件棕色的马甲。
深夜,在回皇宫的路上,朱锐觉得很欣慰,他感受到了大明朝子民的淳朴,感受到了他们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深深的情感。
他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让大明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一行人刚走到前门大街的时候,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嘈杂声。
朱锐打开轿帘,往前方看去,只见前方有一群人和夜晚巡逻的士兵发生了争执。
人群中一名男子骑在马上,眉头紧皱,眼中闪烁着怒火,他用力一勒缰绳,那骏马发出一声嘶鸣。
他抬起一只手挥舞着,大声与巡逻士兵的首领理论着:“我们兄妹不过是与人谈生意误了时间,又不是作奸犯科之徒,你们兵马司的人为何要如此刁难?难道皇城之下就没有王法?”
巡逻士兵们皆手持长枪,身着厚重的盔甲,外面披着黑色的披风,以抵御严寒。
为首的一人手握长刀,应该是他们的百户长。
他面无表情地说道:“宵禁时间已到,任何人都不能在街上随意走动。来人,将他们全部带走!”
朱锐微微皱眉,他轻轻摆了摆手,给袁彬使了个眼色。
袁彬立刻会意,大步流星地走上前去,他双手抱在胸前,微微扬起下巴,说道:“各位官爷,且慢动手。”
“你究竟是何人?竟敢在此阻拦兵马司办案!”那名百户长狠狠地瞪了袁彬一眼,怒声喝道,与此同时,他手中的刀也握得愈发紧了,似乎随时准备出手。
袁彬将那名百户唤至一旁,随后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接着在那名士兵眼前轻轻晃了一晃。
那名百户一看到令牌,脸色陡然间大变,身体也在一瞬间绷得笔直,紧接着便立刻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说道:“小的真是有眼不识泰山,竟不知大人在此,还请大人恕罪。”
袁彬摆了摆手,接着便去详细了解了具体情况,随后转身又朝着朱锐的轿子缓缓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