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梁启德有勾结的官员也都被关押,待一并送到京城审问之后再行罚处。
“他二人这次做的不错,待其回京述职时朕再论行赏。”李政抱着年年,嘴角微勾。
乔岱知晓他说的是裴修名和乔恒。
自己最关心的莫过于乔恒,起初入宫时最放心不下的便是这个弟弟,好在后来乔恒自己争气,靠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走上了官途。
听完,她也不禁唏嘘,若不是那位方思明方大人揭露及时,只怕自己弟弟真要和这样的人家谈论婚事了。
“说起来,阿恒也快十七了,是到了该议亲的年纪。”乔岱感叹道。
此事早就该提上日程。
乔恒夺得探花那年宋氏便想着该张罗此事,还特意修书问过乔岱的意见,虽说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可毕竟乔岱才是对方的亲姐,如今还是后宫最得宠的人物,宋氏自然要多考虑她的意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当时乔岱觉得乔恒初入仕途,想必无心于此,便让宋氏再往后推一推。
这恰好与靖远侯的心思不谋而合。
他儿子虽然只是个庶子,但也是靖远侯府的公子,甚至还考中了一甲探花,是连多少世家嫡子都没有的牌面,乔恒的婚事自然不能操之过急,更要好好择选。
这正室,定是要将来能在仕途上助乔恒一臂之力的堪为最佳。
他想的也不错,乔恒这样的才俊,即便是二十再议婚也有大把的人愿意结亲。
加之乔恒自己也没那份心思,这件事一拖便拖到了今天。
闻言,李政漫不经心地道:“如此,到时你问问他心中可有中意的,朕为他赐婚。”
乔岱莞尔。
这几年李政和自己的心意越发相通,总也知道她心中想要什么,从不吝啬。
也许是有了岁岁好年年,李政和乔岱这两年处的越发像民间的寻常夫妻,李政事事顺着她,眉眼间的温柔仿佛是真正爱着自己,总叫人见了恍惚。
不过相处得久了,乔岱也知道他心底对自己也是真有喜欢与温存,但知晓他这份心意只能这么多了,因为对方甩不掉帝王的身份和地位,帝王总是要顾虑许多的,不论是为了江山社稷,还是自己的利益。
李政如此,乔岱又何尝不是。
她对现在的日子很满意,她的愿望还像从前那样,身边亲近之人能一直平安喜乐就好。
······
元秀宫内。
秀女们成排成行地坐在案前,认真听礼仪掌事教导宫规。
这两年相继有皇子公主诞生,让大臣们看到了希望,因此今年都卯足了劲儿想往宫里塞人。
这元秀宫的三百多号人便是体现。
只不过出现了三年前秀女冒充身份和身体有缺陷的事情后,大臣们在择选族女时在这些方面更加慎重了些,因而此次初选中几乎无人被筛。
大臣们还知道当今乃是昭妃宠冠后宫,便又想着法儿找了些与昭妃或是气质或是相貌相近的女子,哪怕一两分相像也好。
指不定陛下就是喜欢这一类呢?
这秀女初入宫便是得学规矩。
站、跪、行、持礼等等皆要重新学过,其余琴棋书画便要看各自从小学就的本事了。
除却一些真正被世家尽心培养的小姐们对这些司空见惯,其他一些旁支或是地方上来的秀女学起规矩来便要吃力许多。
上午的教导一结束,众人一回到各自的屋寝便捶腰捶腿,一边抱怨着辛苦。
霜华阁内,四位秀女各自坐在一侧说着话。
傅萱没能和徐若分在一起,徐若为此难受了许久,她却浑不在意。
她初入京城,相貌又十分惹眼,并不喜欢徐若那等张扬的性子,分开些也好。
好在霜华阁里的四人皆是地方上来的秀女,自觉家世低微,与其他一等京城贵女没法比,于是抱作一团惺惺相惜起来。
如此,多日来的相处还算融洽。
文秀女目光随意地在屋内打量一番,最后落到坐在楹窗前,清丽逼人的傅萱身上,不觉羡慕地感叹了句:
“傅萱妹妹这样的好颜色,规矩又学的极好,我看秀女中也没几个比得过你,真是让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