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闻言一口答应了,一行人移步到了称重的地方,看着农户们挖出来的一堆番薯,大家都很是激动,这可才五亩啊,就能有这么一堆的番薯,等康熙颇有兴致的亲自掌称进行称重后,看着称出来的重量,激动不已。
等把五亩地里收上来的番薯全部称重结束后,户部尚书自告奋勇的上前算起了产量,算出来的数字让他忍不住大叫出声,“皇上,微臣算出来了,番薯亩产有将近两千五百斤左右,天佑大清啊。”
“哈哈哈,好啊,不愧是高产粮食,富昌啊,你可是为大清做了件了不起的事啊。”这还只是番薯的产量呢,康熙不由的就期待起了另外两种粮食的产量了,当即就让富昌和胤禛带着自己去看马铃薯和玉米的情况。
同样的流程,等称重后计算得到的数字也没有让大家失望,玉米是亩产一千斤,等脱下玉米粒晒干大概也就是亩产五百斤,不过富昌对康熙说了玉米杆子和玉米芯还可以烧火,再加上玉米叶子也是可以喂给牛或者马之类的,算起来也是高产的了。
“都是好东西啊。”康熙倒不觉得失望,起码都比现在大清所种植的产量高多了,主要这不像水稻那样种植条件苛刻。
最后就是到了马铃薯的庄子,富昌笑着对康熙道:“说起这个作物,皇上渴死不知道,它有很多名字呢,闽东那边人都叫它番仔薯,还有的地方叫土豆、洋芋、洋番芋等都有的。”
富昌也是自己去了解了才知晓的,很是感慨。
康熙闻言也觉得颇是新奇,“看来各地不同的老百姓们都有自己的叫法啊,民间的智慧最是无穷。”
经过称重后的亩产是一千五百斤左右,虽是不如番薯那么重,不过富昌以及庄子上的管事、农户们都很是激动。
富昌给康熙解释,“禀皇上,您有所不知,去年奴才不是很懂,种植这作物的时候,中途染上了病,最后收割时出现了不少坏的,不怕您笑话,最后称重本来奴才满怀信心的,结果一千斤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