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康王刚被影龙卫抓走后,他的家人便派人进了宫,请求太皇太后施以援手。太皇太后爱子心切,又确实不知道康王究竟犯了何等大逆不道的罪,只是一个劲儿地请赵真饶过康王。赵真自然不会同意,不管怎么说,康王都有篡权夺位的心思,而且间接地害了皇太后。于公于私,赵真都不可能放过他。于是,在太皇太后试图以下跪道德绑架赵真时,赵真终于忍无可忍,毫不隐瞒地将康王做的那些糊涂事全部说了出来,情急之下又抱怨了几句,大概是说太皇太后太过宠溺康王,迟迟不肯让康王去就藩,这才惹出了如今的祸事。
太皇太后本就年纪大了,再加上得知了是由于自己的宠溺才害了她最爱的小儿子,一时心血翻涌,昏了过去。当天晚上,悠悠醒转的太皇太后痛定思痛,终于下定决心,留下一封遗书,请求赵真允许她以自己的命换康王的命,随后服毒自尽。
至此,由于隐龙卫的掺和,原本好好的一件喜事,终究变成了一桩悲剧。赵真思虑再三,决定将康王贬为庶民,迁回封地,并勒令他永世不得入京。随后,他又亲自主持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葬礼。短短的一个月内,他的长辈接连死去,这令赵真心力交瘁,直接大病不起。好在太医令佟铭医术精湛,经过一番呕心沥血的救治,终于将赵真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此事之后,赵真以为后院的事彻底结束了,于是励精图治,带领圣朝人民奔赴美好生活。可好景不长,只过了一年,江南道康州府便传来消息,被贬为庶民的康王造反了,带着一批不知从哪纠集起来的人攻下了府衙,宣布要建立一个不受圣朝管辖的康国。
这是赵真登基后遇到的第一次叛乱,史书上称之为“康王之乱”。然而,这场闹剧很快就被平息了。于是,在赵真收到康州知府的奏折时,康王的尸体也被运到了京都。原来是他在造反失败后自觉死路已定,也不想再在世上苟活,于是当着康州知府的面自戕了。当赵真看到康王那浑身被变黑的血痂覆盖的身体时,心中的惊骇可想而知。自圣朝立国以来,皇位传承从来没有像他这么顺利过。可由于隐龙卫和康王这么一折腾,导致他终究还是没能逃过皇室操戈的宿命。但事已至此,再多的感慨也于事无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好处理康王家眷的事。按惯例,皇族中人做出造反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其嫡系男丁均要处死,庶系男丁则发配从军;女眷全部罚入教坊司;丫鬟仆人等由有司卖与牙行,所得银钱充作国库。
康王与康王妃育有嫡子嫡女各一人,在康王造反失败后,康王妃在家自缢了,其嫡子则在混战中死于刀剑之下。这两人已经死了,赵真也不打算深加追究。至于康王的嫡女,由于她早已嫁入成国公府,已经不能算是康王府的人了,再加上赵真与他这位堂妹还是有些亲情在的,故而也没有选择株连。如此一来,整座康王府能处理的人就只剩下康王的庶系子女和那些丫鬟仆人了。对于这些人,赵真也没有什么感情,自然没什么好为难的,吩咐康州知府按律处置就行。此后,康王一脉便从圣朝皇族的血脉中消失了。
赵真的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可沈熠却听得心惊肉跳。一时愣在了原地。对啊,面前这位可是正儿八经的皇帝,他虽不是从尸山血海中登上皇位的,但手上也沾了亲族的血。这种人是很危险的,与他相处需要时时谨慎才行,自己之前似乎表现得有些太放肆了。但与此同时,他也很好奇赵真为什么要给他讲这种皇家秘闻,莫不是要借这种事要挟他,那也太丧心病狂了吧。自己不过是想吃个瓜,了解一下隐龙卫是干什么的,可没想牵扯到这种要命的事中去。想到这里,他急忙恭敬地向赵真施了一礼,惶恐地道:“陛下,臣记性不好,您刚才说的事,臣听完后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绝不会有一个字带出永安殿。”
赵真愣了一下,不明白沈熠为何会有如此反应。可当他看到沈熠那滴溜溜乱转的眼珠子时,心里已然有了计较。他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什么样的朝臣没见过,沈熠的小心思他再也明白不过了,于是顺着沈熠的话道:“你心里有数便好。当然,朕与你说这些事,最主要的还是想提醒你,根据灵活的调查,当时在同安县刺杀你的那个人就是隐龙卫。他们擅长易容,身手也不一般,一般人很难发现他们。至于隐龙卫为何会盯上你,朕觉得很大可能是与你那窑厂造出来的东西有关。当然,也不能排除他们只是单纯地想杀你这个可能,你最好上点心!”
沈熠哭丧着脸,心里不知骂了多少遍那名女刺客与那什么隐龙卫。都说“井水不犯河水”,他不过是想好好地建厂做生意,没招谁没惹谁的,这些人怎么就像疯狗一样盯着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