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丞相长丞郁闷地扁了扁嘴。
淮阳王又道:“孤明日申时之前要看到。”
丞相狐疑地看了淮阳王一眼。
若不是碍于要维护淮阳王的尊严,只怕会忍不住问问他,那些该熟记在心的议程和礼仪都记牢了么?
还有闲心思来『操』心这个。
丞相长丞却忍不住了,反问:“不知淮阳王对丞相府呈上来的官员甄选名单怎么看?”
反正淮阳王也不是皇上。
这样越过丞相发问,顶多也就算得上是失礼罢了。
丞相府的官吏们都佩服地看着丞相长丞。
在日愈彰显出威仪的淮阳王面前,能够如此捋虎须的人是真英雄。
淮阳王风淡云轻地道:“不是在大朝会上谈经论道之后再做决定么?”
丞相长丞恨不得找个地缝溜下去。
云大儒方才才说了,大朝会上要增添论经这一项,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皇上和臣子之间的相互了解。
选拔朝臣也不急于这么一两天。
当然是经过了解之后再选拔更为合适。
怎么就忘了。
丞相在心里叹了口气,到底还是年轻啊,过于在乎意气之争。
须知,胜负乃是兵家常事。
看重大局的人哪里会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
不过淮阳王这话,究竟是出于急智,还是本就是这么考虑的呢?
如果是后者……
丞相满腹心事地和众人一起离去。
淮阳王满意地伸了个懒腰。
总算是结束了。
然而还没有高兴多久,主掌祭祀宗庙礼仪的太常带着太常掾、太常掌故、太史掌故、史书、令史、待诏、大典星、治历、望气、望气佐、高庙仆『射』、庙郎等人浩浩汤汤地来了。
“启禀淮阳王,臣等奉皇上之命来看看淮阳王是否熟记礼仪,”太常恭敬地道。
为了大朝会,他们连家都没有回,全部都留在宫中督导淮阳王学习相关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