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郎君无聊极了,转到了林乐霜的身边,陪着笑说:“林大娘子的书法甚妙,令人见之忘俗。”
清河国太子想走过去『插』话,又觉得不对,再看身边的十三王叔,一张脸清冷无波,淡淡地站在那里,他又不好再动弹了。
等着吧。
等大家评点本太子的诗作。
太子有这个自信,他带来的谋士,文韬武略,无所不知,这样的雕虫小技,岂能不会?
只是和一个小娘子比而已。
侍女终于上前,将宣纸贴在了屏风上。
谢大爷又当仁不让地做了主评。
先是说的清河国太子的赋,非常长,算下来近四百字,洋洋洒洒,叙述了主人家如何好客,大家是多么的开心,我推却不过主人的邀请作了一首赋,感激主人招待我们的盛情,同时讴歌一番这美丽的梅花。梅花在寒冬中盛开,谁能比得上她的高洁坚贞。我立下大志,也要和这梅花一般,坚贞美好,外界的寒冷也无法改变我的志向。
谢大爷看到这里,捏了捏胡须,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首先这首赋,是太子自己要求和王琳一起做的,怎么就成了主人家盛情邀请呢?
而且……
主人家的宴席什么的都没有开呢,只是先带着大家一同转转园子,宴会等会才能开。
清河国太子的赋中就已经描述过了谢家的盛宴。
总而言之写得不错,但总觉得怪异。
谢大爷被弄得很为难。
若是照直说了,只怕清河国太子的面子放不下来。
若是昧着良心说不错,在场的人那个没有学过作诗作赋的?岂能看不出来?
更何况,谢大爷也丢不起这个人。
大家都尊重他的点评,便是因为他博闻强记,而且能够公正评鉴。
谢大爷为难着,谢灵素当然知道为什么,因为就是她帮着录在纸上的。
看了看得意洋洋正等着谢大爷评价的清河国太子,谢灵素叹了口气,这些皇室子弟,不学无术倒也罢了,如今倒还来附庸风雅,真是为难人。
围观的人也看出了端倪,偷偷以目示意,等着看好戏。
谢大爷吭哧了半响终于道:“此赋甚好。”
这样说算是最恰当的点评了。
此赋甚好,下半句是只是不太应景,当然这下半句就被谢大爷吞到了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