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承收到了,安处长下发的,再次赶往匈奴部落的命令。
他需要再去一次匈奴的北海,那片蓝色的大湖。安东军需要他以使者的身份,去了解一下那个匈奴部族现在的情况,好确定下一步合作的方向。
徐洪承准备了一下,就出发了。
他只带了一个百人队的护卫,这种出使,人多也没有用。手下的力量能防范沿途的车匪路霸就行。
他的队伍先在侯城整理了一下需用的物资。这一次不仅是有侦察任务,同时进行的还有经济活动。
那个在北海岸边,休屠兰氏建立起来的工业区。其实就是安东军扶植起来的,一个代工厂,它非常依靠幽东的原材料和设备。
大量的钢铁、化工原料、服装、生活用品、还有一些奢侈品,被装上了火车。从侯城出发,途经徒河、交黎、柳城,最后到达了火车线路的终点,右北平郡最北端的城市‘松州城’。
现在,在松州城北面的一片开阔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物资交易市场和堆场。从松州火车站卸下来的物资、匈奴运来的商品,都在这里堆放,也在这里完成交易。
向西北的火车线路到了这里,就没有了。再想往西走,就只能靠着驮队,来进行运输了。
好在襄平城的轴承厂和弹簧厂,已经投产了。那里生产出来的轴承和弹簧,可以装配出一种大板车,这让运输的条件好了许多。
毕竟这一次徐洪承可是带了不少货物的,尤其是里面有用于制造敞篷杆的圆钢,那玩意死沉死沉的。这家伙要是用牛马或者召唤战士来搞,真是会搞死人的。
徐洪承这次运送的物资可不是小数目,直接就用了二百多辆的大型牛车,每辆车都是用四头牛来拉拽的。整个队伍看起来浩浩荡荡的,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在松州城准备了两天,徐洪承的队伍就上路了。
因为匈奴休屠兰氏那边催得太急了。他们派来了一个叫兰裕的头人,专门来协调这件事情。
很快,徐洪承就在兰裕头人的半陪同,半押解下,踏上了赶往西北方向,送货的路。
一出松州城,徐洪承就看见成片成片的棉花地。棉花耐旱,正是适合这里生长。岳彭驹的第五旅,现在估计把能种地的地方,都种上了棉花。
一条笔直的大路,把这满眼的棉花田分成了两半,就像是有一把巨剑,在大地上划了一下一样。这条路,一直指向了西北方向。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西拉木伦河边,这里有一座浮桥。
桥边上有一个百人队在驻守。看到桥上往这边来的商队很多,徐洪承就让自己的队伍先在桥边停下来,免得造成拥堵,反倒影响通行时间。
这时,跟一边的匈奴头人兰裕急了。他催动了他座下的巨狼,带着自己的亲卫,直接冲上了浮桥。一边往前冲,一边用鞭子抽打正在过桥的匈奴商贩。
他边打边骂道:“你们这些山洼里的虫豸!竟敢堵了我们休屠兰氏的去路,不想活了?抓紧滚过去,不然裕爷我砍死你们。”
立即就有不少的匈奴商贩,被他给打落了桥下,随着江水冲走了。
经他一闹,果然桥对面的匈奴人,开始在对面岸上老老实实的等候了起来,有的匈奴人,还在对兰裕头人不停的磕头。
徐洪承向守桥的百夫长问道:“中尉,这里过桥的商队,一直这么多人吗?”
“是的长官,全天都这么多人。有时候,半夜也是这么多人过桥呢。”
“既然这么多人,为什么不再建几座浮桥?现在这情况怎么能行。”徐洪承不解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