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天子之声

吕不韦不需要做什么。

不需要阻止。

更不需要推动。

不阻止是因为科举制度的确有益于秦国。

再者,若是他现在出来阻止,世家又怎会主动凝聚于嬴政麾下?

又怎会团结在吕氏左右。

至于推动?

吕不韦看了赵姬一眼。

赵姬是个聪明人,可正因赵姬太聪明,从而产生自大的思维。

而自大是足以让人灭亡的愚蠢思想。

赵姬以为单凭一个赵系,单凭他自己,就能推起一种全新的利益集合体,改变原有的利益架构?

愚蠢!

愚不可及!

现如今的对决。

不再是赵系与吕系。

也不再是嬴政与赵姬。

而是老牌世家势力,与一个毫无根基的新生势力之间的决斗。

生与死的决斗。

可赵姬真的愚蠢吗?

当然不是。

还是那一套,围三缺一。

选拔制度的改革,并非是一朝一夕。

而是一场持久的拉力战。

如果赵姬想要立刻见效。

以一种高压态势,促进选拔制度的改革。

从推举制,改成科举制。

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恐怕不多想。

假设嬴政与赵姬都赞同科举制度,然后将屠刀对准那些世家。

世家无路可走,只能谋反。

从反对科举制度,变成反对大秦。

到时烽烟四起,大秦内忧外患,迟早灭亡。

诸如未颠倒的秦朝,隋朝。

不就是步子迈太大,扯到胯了嘛。

可如赵姬这般做法。

性质就不同了。

世家从反对科举,直接过渡到反对赵姬。

至于谋反?

你有什么理由谋反?

因为朝廷推行科举制度?

可推行科举制度只是赵姬一人,而非朝廷。

年幼公子可不赞成。

你为了一个赵姬谋反,你还说自己不是反贼?

至于清君侧。

嬴政直接一巴掌扇过去。

你清什么君侧?

政看你就是反贼!

如此,这些世家只能想办法帮助嬴政打败赵姬。

然后再去反对科举。

可到那个时候,通过科举制度被选拔上来的人,恐怕早已占据半个朝堂。

润物细无声的对,选拔制度的架构,来了一场大换血。

斗争也从世家与朝廷之间的抗衡。

过渡到世家与通过科举制度而晋升的新一代官员之间争斗。

通过科举制度提拔上来的新一代成员会越来越多。

而老牌世家成员会越来越少。

最终彻底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就如同温水煮青蛙。

这个青蛙就是世家。

而温水就是赵姬。

至于什么赵系,什么吕系,都不过是加热温水的柴火。

燃烧自己,将世家彻底弄死。

棋局到如今已经很清晰了。

嬴政与赵姬之的决裂是为了覆灭赵系,吕系做掩护。

而吕系与赵系的覆灭,是为了给覆灭世家做掩护。

嬴政现在只看透了第二层。

却没能看透第二层掩护下的第三层。

父亲的头发,好像又白了几分。

嬴政没有关注朝堂,而是注意到赵姬隐藏在黑发下的银丝。

赵姬开口道:“公子年幼,不足以操弄国事。科举一事,孤觉可行。若成,秦将纳天下才人与己用。”

“王妃,三思!”

“王妃,三思!”

“王妃,三思!”

许多官员都站出来反对。

这些大部分是来自吕系势力。

赵系势力成员一个也没有。

倒不是赵系成员的觉悟有多高。

而是赵系成员都是通过臻马用招贤令,通过考核推举而来的。

本身与科举出身,并无差别。

她们不仅不反对,还颇为赞成。

赵姬无视了那些反对的世家之人。

环视一圈道:“科举一事,兹事重大,当谨慎而为。就从咸阳开始,发布告示,下月初八,咸阳城举办科举,凡是学子,皆可应试。”

他手指臻马,“臻马,你为文镇侯,本就该行此事。就由你操办此事,由你出题,改日将章程献于孤。”

“臣遵王妃口谕。”

赵姬站起身,“此事就这么定了,退朝!”

小宦官高呼,“退朝!”

“王妃三思!”

“王妃三思!”

“祖宗之法不可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