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分批次的将这些战斗力差的各地驻守士兵,调往边疆进行历练
李隆基听闻此言,眼睛一亮,“此计甚好,既能提升内地士兵战力,又能让边疆兵力不至于一家独大。”
但随后他微微皱眉,“不过这大规模换防与调兵,耗费巨大,粮草军需怕是难以供应。”
李雄早有准备,恭敬回道:“陛下圣明,可令沿途州府分担一部分粮草供给。
并且又不是一次性大规模全部调动轮换,士兵的交换可以慢慢的进行。
至于粮草的消耗我大唐现在完全负担得起,再加上这些年风调雨顺,现在我大唐的各地粮仓十分充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臣听闻江南等地的粮仓,多的都快放不下了,只要确保大运河的畅通运粮,完全不是问题。”
李雄停顿了一下,看了看李隆基,见对方没有任何反应后,接着说道:
“到时只需朝廷下旨,让其加大运粮的规模便可解决粮草的问题。
同时还能检验槽运的运输能力,再说了,又不是年年如此,只需两年或者三年一轮换,也不会伤我大唐的根基。
这样一番运作下来,许多素食餐位者必然会暴露届时,便可将这些大唐的蛀虫给一一清除掉。
而那些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有用之才,也能够上位实战自身的才华为我大唐增砖添瓦,此举可谓是一举多得。”
李隆基摸着胡须思考片刻,缓缓道:“此事虽可行,但仍需谨慎谋划。爱卿先回去拟个详尽计划呈上来。”
“微臣遵旨。”
这时候李隆基,是越看李雄越顺眼,自己总算没有看错人,也不枉自己一直提拔和照顾李雄。
这时李隆基说道“还有一事,朕听闻你近日与一些文人墨客有所往来,可有此事?”
李雄不知道李隆基是何意,赶忙答道:“回陛下,确有此事。微臣认为大唐文化昌盛,与这些文人交流,可增长微臣见识,亦能为陛下发掘更多贤才。”
李隆基微微点头,“朕知晓你一心为大唐,多与这些文人接触也不是坏事,但是绝不可学他们那股酸儒气,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微臣谨遵圣上教诲。”
“行吧,你去吧,下次就该改口成父皇了。”李隆基调笑着说完后别让李雄离开,这一次,私下召见李雄,李隆基可以说十分的满意。
“微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