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忙活猴娃事情的这段时间吴教授他们的探方也挖到了底部,看着深达四五米的大坑吴长庚很是感慨!
首先是竹根,地面往下两米深的地方几条拇指粗细的竹根穿过探方向竹子外围延伸而去。按照植物的习性繁衍出新的植株这条根系就会因为得不到养分供给就会枯萎断裂,然后母株和子株各自生长出新的根系为自身提供营养。
这片紫竹林显然违背了这个规律,外面的子株和内部的母株始终保持着联系,这几条竹根依旧成活着!
至于为什么没有在空地这片范围内分蘖出新的子株教授的解释是因为这一条沙槽!
探方两米深得地方有一条长宽高各三十公分的沙槽,就像一条排水槽一样延伸至远方。这些竹根就生长在沙槽内,像是埋在地下的管道一样!
吴教授认为这条沙槽就是排水用的,目的就是把坟墓周围的水分排到外面去,保护坟墓不受水分侵扰。
也正因为如此在向水性的影响下竹根就不自觉的往沙槽的方向生长,才有了这沙中埋竹根的奇观!
因为沙子散水性透气性都很强,有了水分很快就能流向远处,沙槽就经常处于一会儿干一会儿湿的状态,想要稳定的汲取营养就要加快上涨速度寻找稳定的养分供应。
于是这一段就没有分蘖,而是选择更远的地方生长出新的植株。这也是这一片形成空地的原因。
也正因为如此为了母株的稳定生长这条根就没有断掉,依旧担任着向母株提供养分的任务。
其次就是探方的深度,挖到将近五米才遇到生土就说明墓葬的埋葬深度已经达到了这个级别。说明那时候的人们已经有了深埋深葬的观念,已经很先进了!
可惜的是在这个探方里没有发现陪葬物,对墓主人的信息判断依旧没有太多帮助。
最后就是排水的沙沟不止一条!从第一条沙槽往下分别在两米七、三米五、四米二、以及最底部都有一条沙沟用以排水。几条沙沟的平面位置相差不超过二十公分!
吴教授他们对此也是疑惑不解,这样的结构让人猜不透具体用意何为。
不过根据先民们据地而葬的习性墓主人生活的地方应该就在不远处。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逐一排查寻找到这个聚集地。
然而他们想的简单了!之后他们花费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把野人沟周围这一带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有找到这个聚集地。最后只好灰溜溜的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