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放牛坡那里的冷清不一样,大谷口这里可就热闹多了。人们弓着腰干活不耽误嘴上说话,平时挖矿的挖矿采山货的采山货也难得聚在一起,一个两个的都聊得火热!
“吴迪!你媳妇肚子都那么大了你还让她下地呀?第一个娃可不敢大意,要照顾好了!”
“是呀吴迪!尤其是晚上,可不敢没头没脑的瞎折腾,再上火也得忍着!”
“哈哈,那哪忍得住呀!实在不行弟妹不是还有别的办法不是?”
“啊?啥办法呀?”
“你个光棍汉知道啥?一边待着去!等你娶上媳妇自然就知道了!”
“哈哈,谢谢大家关心!我从小就闲不住,这点活不算啥的!我婆婆总说怀着身子也得多运动,到时候好生产!”
宋小梅嫁过来这大半年还真没的说,家里家外都是一把手,邻里邻居都处的很和睦。邻居们都说老吴家娶了一个好媳妇!
“你婆婆说的对着哩,但也不能过度!你自己洗洗刷刷上高下低的时候也要注意,可不敢磕着碰着不当回事儿!”
“所以嫂子有啥办法呀?”吴灾还在等着嫂子说出啥办法呢!
“哈哈哈哈……”
包产到户的第一季收获,大家的干劲儿都比较大。毕竟除过每人的八十斤公粮外打多打少都是自己的了,谁也不想自家的粮食不够吃不是?
这时候的种植技术还停留在深耕细翻、多施肥、勤锄草的阶段,每亩地能收四百斤小麦就算丰收了!因此大家收割的时候都特别的认真,拧瑶子(捆绑小麦的麦秆)、起麦抬镰、捆捆竖立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把麦头揉掉了!
正因为如此收割的速度并不快,三个壮劳力一天能收割一亩地就算快的了,不管是大人小孩要是干活太毛糙可是会挨骂的!有许多知青还编了一个顺口溜,很形象的表现了收获的场景。
幼时拾麦忙,嫩手扎麦芒。田间和路旁,一把一把绑。挥镰割麦慌,麦捆用肩扛。麦茬扎破脚,照样不彷徨。晨炊无菜肴,地头喝面汤。手捧署面馍,无菜也很香……
与白天的挥汗如雨相比晚上干活才是最舒服的,皎洁的月光照射在麦田里,微风吹过反射出一道道白光。温度降下来人们干劲更大了,咔咔的割麦声与蝉鸣蛙叫混合在一起,组成了美妙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