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六月底,关于李家的判决终于下来了,因为涉案的人员比较多,案件牵连到了安南那边,甚至滇南一些部落的人也牵涉进去了,审理起来宛如一团乱麻,但李家为了钱财偷盗国本,一个通敌叛国是跑不了的,皇帝下令查抄了李家家产,涉案李氏族人全都判了斩立决,秋后就问斩。
念及李家建国时曾有过从龙之功,皇帝还格外开恩,把李家的祖宅给留了下来,让那些老弱妇孺不至于流落街头。
李家自此树倒猢狲散,周大丫知道这个消息以后闷在房间里好几天,连孩子都没顾得上管,周大伯母倒是想把周大丫的孩子扔回李家,按她的意思,反正都是李家的种,他们不可能不管。
此事被周爷爷跟周奶奶强烈反对,就连周二牛都露出了不赞同之色。
周爷爷给的理由是:“别人躲都来不及躲,偏你还要上赶着贴上去,这孩子一 送,傻子都知道大丫做过什么了,你是希望你儿子打一辈子光棍吗?”
周大伯母被全家人都骂了个狗血淋头,从此再也不敢提及把孩子送走的事情。
周家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鸡飞狗跳,宋家这边就显得忙碌多了,夏收刚歇没多久,就该种第二轮的粮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京城这边地处偏北方,冬日会下雪,因此大家都只种一季粮食,一是降温以后植物生长缓慢,冬天下雪也不利于收获,二是古代的肥料种类单一,冬天要给土地休养生息的时间。
但宋家没有这个顾虑,他们家不仅有化粪池,还有空间里的灵泉水,以及现代的化肥,现代化肥数量不多,但三者结合起来用,也能用好几年了。
所以今年夏天还没收粮食之前,宋春临就已经在家里开始育苗了,等粮食一收完,就立刻犁地施肥,等秧苗长到小腿高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移栽进地里了。
宋家这次也是第一次种两季稻,他们自己心里也发怵呢,但宋春临说可以,那就是可以,所以即使旁人都对他们的行为表示不理解,宋家人还是坚定的选择相信宋春临。
至于那些士兵自然没有二话,宋春临说给他们种口粮,那他们干活就更积极了,原本预计五天就种好的稻田,最后只花了三天时间就种完了。
看着在田里绿油油的一片秧苗,不光宋家人成就感爆棚,那是士兵们也是自信满满。
“还是公子聪明啊,知道提前育苗,你们看这秧苗长得多好啊。”
“就是,估计冬至前就能收割了,咱们种了这么大一片的稻田,起码能收个几万斤的吧。”
宋春临听到他们的议论,暗自点了点头,何止几万斤呢,他保守估计能收个十万斤左右,到时候不仅今年的粮食足够吃了,还能剩下一些留着春荒的时候吃呢。
宋家这边忙活得热火朝天,顾家这里也收到了边关寄来的信件,顾逢月带着信来到宋家,宋春临才知道原来罗家兄弟不知道自己的地址,想着既然宋春临是跟着顾逢月来的,那寄给侯府总该是没错的吧,于是就有了这么一通乌龙。
宋春临打开那封信,信是罗家兄弟找了府衙的师爷写的,里面事无巨细的写了今年地里拢共种了什么东西,产出几何,葡萄园的葡萄也长得极好,现在已经结了小小的葡萄串,只是还没有成熟不能吃,棉花产量比去年还要多,但是他们尝试着纺织,却发现晒干的棉花实在太脆了,根本纺不了线,勉强纺线的话也极其容易断裂,根本织了布匹。
这封信最主要的也是想问问宋春临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宋春临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纺织也是一门学问,他之前还以为只要有棉花,会织布就能把棉花变成布料了,而且宋阿麽跟宋秦氏他们织布都是成功了的啊,为什么在边关那边就失败了呢?
他带着疑问去找了宋阿麽他们,宋阿麽跟宋秦氏讨论的半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天气原因。
“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