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大半天,周果也没去山里,留在家里建柴房。
李氏跟周杏也不做针线了,也不割草了,三个人花了大半天的功夫就将柴房的架子搭了起来,盖也搭了一半,剩下的活全家每天早晚各抽出半个时辰的功夫,不到一旬就能完工。
接下来的日子,周果每天跟着老爷子小叔一起进山砍柴火,后来,队伍渐渐壮大,其他几家的人也跟着来了,开始全部是男人,后来人手不够的人家,女人们也跟着来了。
李氏在给各人又缝制了一件棉袄后,也跟着出来了,冬日里,没衣裳了还能关着门在家做,这要是下了雪封了山,柴火就没法了。
人一多,倒也热闹。
就连隔壁的钱氏也带着两孩子一起进山,周果秉着能帮就帮的原则,遇到一些体力活顺手就给做了,出山的时候两个肩头都放着柴火,一捆自家的,一捆隔壁家的。
村里其他人家也多有帮忙,毕竟是一个村出来的,人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也就是伸把手的功夫。
几家你带一捆,我带一捆,他们家的柴火就带出来了。
几天之后,村口村尾两个地主家的一大片终于地要开始收割了,正在招短工。
消息一传出来,村里人纷纷涌上去在管事那里报名头,一年到头,也就春耕跟秋收的时候能赚几个钱了,还是在家门口,平常时候要想找活,还得去县城去其他村,家门口的活多难的。
除了周家跟王富贵家,其他家也坐不住,家里的壮劳力也去了,就连钱氏也很想去,可惜地主家不要女人。
去了七八个,只选上一个,其他的据说管事的打量了两眼,就嫌身体太单薄,没什么力气回绝了。
被回绝的人可惜的不行,“一天三十文工钱呢,虽说不多,但这个时候能有一个铜板的进账也是好的,我们家两个人,那就是一天六十文,还管一顿午饭,也是划算的。”
其他人都点头,是啊,这要是能选上,这块地少说也得收十天,十天就是六百文,都够买一匹上好的棉布了。
就连李氏听着这笔账都有些后悔起来,周大仓跟周谷两人那身板选上了,也能挣一匹布回来。 六零养仔仔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