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秦国的学院体系(1)

大汉西域王 刘龑 1028 字 2个月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秦国原有的蒙学-县学-郡学-大学体系已不能适应如今的需求。而且,仅有一所军校显然无法满足军队对大量中低级将领的需求,因此,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对于经济人口发达的州府,如刘胥,他允许其设立一所大学,以接纳不断增加的郡学士子。而那些目前尚不足以支持大学存在的州府,则需要做好规划,等待合适的时机。

此外,在新的京师咸阳设立了太学,作为全国最高学府之一,它将承担起诸子百家中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管理等文科方面的教学任务。

过去,诸子百家往往以学派划分学院,但这种方式已不再适用。现在,所有学派都被打乱并重新组合,各家博士教授需通过竞争才能上岗。

墨家、公输家、农家等实用学科被整合成为经学,取其经世致用之意。这些学科将成为秦国的工科院、农学院等,致力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原本在安东城里唯一一座秦国军校进行了拆分,留下部分人员维持军校的教学工作,改名军庠,除海军外所有军事学科都有教授。

其他人员迁至咸阳组建秦国军队最高学府-武学,另招募退伍将校组成讲武堂。武学作为最高学府之一,同时负责军事理论的研究和创新,以及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探索和预测。讲武堂则主要负责对在职军官进行轮训,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和指挥水平。

在秦国共有三座讲武堂,它们分别坐落于另外三个陪都之中,每一座讲武堂都有着独特的侧重点和教学特色。

北都讲武堂位于北方寒冷之地,其教学重点在于培养骑兵和步兵在高寒环境下的战斗能力,教授他们如何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生存和作战,包括防寒保暖、雪地行军、冰面战斗等特殊技能。

西都讲武堂地处西部山区和丛林地带,这里的教学科目涵盖了丛林作战、山地作战、轻骑兵战术以及短途海上作战和登陆作战等方面。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在复杂的地形环境中行动,如何利用山林和水域进行隐蔽和攻击,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敌人。

而南都讲武堂则是秦国海军的主要学府,这里不仅教授各种海军知识和技能,还有特有的远洋海军作战课程,以及适应沙漠和热带地区的作战技巧。学员们在这里接受严格的训练,成为优秀的海军军官,保卫秦国的海岸线和海外利益。

此外,在秦国的各个地区还设立了一些专门的军事学院,这些学院专注于培养特定兵种的低级军官。比如,在印度地区就有几所着名的丛林学院和战象学院,而右军都督府则设有雪原学院。这些学院的存在使得秦国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充实军队的基层力量。

这些军事学院的学员来源广泛,既有来自全国各地州府郡县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也有在军队中表现出色并获得晋升机会的士卒。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这些学员将会被分配到适合的部队担任低级军官,为秦国的军事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武堂作为军事学府,其学员来源主要集中于军队内部,特别是那些需要进一步深造和提升能力的中低级军官。这些军官在军队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有待提高。

他们被选拔到讲武堂接受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以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和领导才能。毕业后,大多数讲武堂的学员将回到原来的部队,并获得晋升和更高的职位。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对军队整体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与讲武堂不同,军庠的学员构成更为多样化。除了来自部队的中级军官外,还有一部分是通过荫封制度进入的勋贵子弟。这些勋贵子弟凭借家族的功勋或地位获得入学资格。

军庠注重培养学员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思维,同时也提供实际操作和指挥的机会。毕业后,大部分军庠的学员将进入护军体系担任重要职务,其中一小部分可能会被派遣到其他军队继续历练。

相比之下,武学的学员来源最为广泛且复杂。除了从各支部队中挑选出来的杰出军官和立功者外,还有一些勋贵子弟以及太学、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这些学员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更好地适应武学的学习环境。毕业后,武学的学员通常会进入禁军或枢密院工作,然而要想实现晋升,他们必须前往一线部队,通过实战取得军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实力和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武学可以说是兵家的自留地。虽然攻城科等少数学科有墨家、公输家等百家参与教学,但其他学科基本上由兵家子弟任教。

这种情况反映了兵家在武学领域的深厚影响力和传承,同时也体现了百家学说在军事教育中的融合和应用。这种多元化的师资力量为学员提供了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的军事人才。

在秦国,武学和军庠以培养学员用兵之道为主,而讲武堂和军事学院则侧重于教授用兵之术。这些学府是秦国军事人才的摇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将领和军事家。

秦国还设有一些特殊的学校,如监察学院。这个学院致力于培养专业的间谍、斥候、探子等隐秘战线力量,为秦国的情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里的学员大多从小就开始接受训练,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全国各地的育婴堂收养的孤儿或奴隶子女。而斥候一科的学生则是从各军队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