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当质朴只剩下质朴,就是历史的倒退

最直白的反应,他们不知道山区差沿海经济二十年的原因,他们不明白为何是二十年,而不是十年、三十年,他们也懒得去理解,反正是落后,长期自我催眠,全部归咎于地理交通问题。

他们甚至不知镇长、县长、市长、省长都是一样的人,潜意识认为他们是特权老爷。

他们用官位来衡量整个世界,脑海中有顽固的‘排他性畸形思维’,不再追究深层原因,不再主动反思,不再对比反思。

这样一来,顽固的、自闭的、保守的官本位文化就形成了传承,直接表现在群体共性上,就是恋家、恋乡、看重同乡、亲朋之谊,做事拉帮结派,小圈子盛行…

这些表现的集合,就是——质朴。

且它的生命力非常强大,滋生在乡镇、成长在县市、大成与省域,真正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变成省域性质的群体共性。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当质朴只有质朴的时候,他们已经陷入思维的死亡螺旋,而对历史的学习,又加重了螺旋,甚至是倒退,因为历史中的人性永远没有进步。

改变山区经济,改变营商环境,不谈教育永远是急功近利的表面功夫。

而改变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拓展视野,补充空间教育、类比教育,让孩子们抛掉抽象的榜样教育,切切实实看到差距,准确度量自己,以此唤醒学习动力,唤醒改变的动力,唤醒互相愚弄的民风,抛掉管本位的思维…

……

署名四人,汣北的‘切身感受者’易大东,忧国忧民的当地官员、副县长李存放,汣山学院经济发展史教师赵红瑜,汣山电视台策划朱小小。

这篇文章相当具有说服力,全是本地人,官、科、教、宣身份齐全,观点又入木三分,任何人看到都觉得沉重无比。

韩老看了两遍,对李存放道,“你敢挑起教育重担?”

李存放看一眼易大东,低眉恭敬说道,“韩老,在我这里不是敢不敢的问题,人活着总要对得起良心,我也就是在副县长位置上蹦跶蹦跶,顶多以后回到市区做个副职退休,回头看一眼,一生浑浑噩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