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回年庄这条将近三公里的崎岖不平的土路上,书记和乡长忍不住牢骚,哎,全乡都没有这么坏的路,一定要想办法把这条路修起来。
同样走在这条崎岖的小路上,也是气喘吁吁的刘洪刘院长,突然拦住两位乡领导说:“不可,不可,陶渊明的曲径通幽,如果没有这么条曲径,怎么能通幽呢?”
再曲径通幽,出行如此困难,这,别说领导,村民们不也有意见?
可谁让县里、乡里、村里穷呢?
这条小土路,多少年过去了,仍然是一条小土路。
“这条路千万不能扩修,我看,不如把它修成鹅卵小路,将来,这个小年庄,要靠着这鹅卵小路起步的、发达的。”
不要说小年庄的人,连县里乡里的人都盼着能有一笔钱,把这条崎岖难走的小路修宽,起码修的车能通行吧,可这刘洪刘院长真的是与别人不同,他竟然拒绝修这条路。
众人都听闻,刘洪被别人称为刘怪人,他这想法果然奇怪,与别人不同。
书记乡长相视一笑,无奈的摆摆手,跟着他一路小跑般,往村里赶去。
同样看到这张报纸的还有焦书记和县里的其他领导,县委大院顿时炸开了锅。
这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汝山县,历来以贫困出名,今天却因小年庄而名声大噪。
当年县委县政府招才引智的时候,曾经在中都日报上发了那么豆腐块般大小的信息,也从来没见过有报纸大幅整版来宣传他们。
小年庄出名了,那汝山也会跟着蹭热度,这真是好事啊,天大的好事。
这,或许是小年庄,甚至是汝山脱贫的一个大好契机。
小年庄要发展,七仙山要扬名,汝山要脱贫,真的要靠这一版报纸啊。
焦书记立马打通了孙书记的电话,“孙书记,今天的报纸你看到了吗?关于你们小年庄的报道。
“看到了,看到了,焦书记,真是大喜事,我正要跟您汇报呢,我们现在正在赶往年庄的路上。”
“好好好,反应够快的,你赶快给我查一下,这篇报道是谁报道的。”
“焦书记这篇报道,是刘洪刘院长托人写的,写后又托人在报社发表的,图片是他爱人拍的,刘院长现在还在小年庄呢,他这一段一直在年除夕年秘书家住。”
除夕刚才只说她在中都学习结束后,带着她老师和师母去了她们家玩,除夕都回来上班了,刘师母都回学校教课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这个刘洪刘院长,怎么还在小年庄?”
这报道,是刘院长的杰作,他,还在小年庄。
“好好好,我知道了,你们在小年庄等着我,我立马赶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