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庆生

东洲往事 文火煮茶 2183 字 20天前

轮到明夷郡的时候,郡守喜滋滋地奉上一件华贵的裘衣,正等着领赏。哪知道郑安雅见了之后脸色大变,问他:“这不会是青紫蓝做的吧?”

郡守道:“正是。这件袍子长五尺,用四百余张皮精制而成……”

“拿走,朕不要!”郑安雅打断他,不耐烦地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夷郡守大惊,不知自己哪里触怒了西帝。有好心人提醒他:“陛下喜爱绒鼠,最见不得别人扒它们的皮了。”郡守慌忙伏地请罪。

林长卿见状,笑着对郑安雅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不生气了好不好?我也备了一件薄礼,希望你不要嫌弃。”

郑安雅惊讶道:“你也准备了礼物?”她知道林长卿来得匆忙没带多少东西,更没有听说他在高昌国境内采买什么贵重物品,所以方才曹御史说话的时候她才用“不是外人”四个字打发了她。不过林长卿是个谨慎的人,他既然敢在寿宴上拿出来,想必绝非凡品。

说话间,已有人抬过来一个金丝楠木的大礼盒。林长卿起身离席,亲手将盒子打开。林长晔也起身协助他扶住盒盖。众臣都想看看东帝到底送了什么宝贝,纷纷伸长了脖子往里瞧。只见盒子里装的是一整套鸡油黄色的玛瑙食具,杯盘碗盏一共十八件。若是别人倒还罢了,柏崇峦、段知书等人看到之后心中暗自诧异:玛瑙多以纯红、纯黑、五彩等色为贵,这鸡油黄的玛瑙不是特别稀罕的宝物,在一众贺礼中非但不出彩还显得有些寒酸,为何东帝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郑安雅一见到那副玛瑙食具,尤其是林长卿手中拿着的那一个碗,仿佛被一记重拳击中了心房,尘封多年的记忆缓缓开启。这熟悉的颜色和样式,难道是她第一次出使渤海国时用过的那个碗?

“这……是不是我用过的那个……”她望着林长卿,声音微微颤抖。

“正是,”林长卿道,“我当时见你喜欢,想把这一套都送给你,哪曾想你回国的时候没有带走。”

郑安雅双手接过林长卿递给她的碗,捧在怀里仔细摩挲着,又等林氏兄弟落了座,方才向众人问道:“诸位可知这碗的来历?”

柏崇峦道:“臣等不知,还请陛下赐教。”

郑安雅道:“八十八年前,朕奉先王之命出使渤海国,来到临淄城的当日,渤海王太后为朕设宴接风,朕在晚宴上用的就是这个碗。当时的高昌国积贫积弱,即使朕身为公主,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碗。”说到这里,她已经哽咽了。

郑安雅顿了顿,继续道:“方才东帝问朕为什么明明很喜欢这套食具却没有带走,那是因为当时整个高昌国都找不出一套这样珍贵的食具,即便是先王所用的也远不如它。朕若是私藏了,属于僭越,但朕又不甘心将它进献给先王。”

段知书也不禁感叹:“是啊,当时的高昌国城不过三座,人口不过万人,一年的税收才几十万贯,就这点收入还要挤出交二十万的岁币给夜郎国,日子是真的苦。”

杜襄成道:“若只是穷倒还罢了,因为我们军力薄弱,时常被邻国欺负,今天被这个打一下,明天被那个抢一把。我母亲就是在我不到五百岁的时候死在战场上的。”

郑安雅抹了一把泪,对林长卿说:“长卿,高昌国能有今日,多亏了你和渤海国。”又对众人道:“诸位可还记得,我国昭勋阁排名第一的功臣是谁?”

有人答道:“是文成君。”

郑安雅道:“没错,文成君卫信忠,渤海国人,稷下学子。当时的朕空有一腔热血,却找不到富国强兵的路。是文成君,手把手地教导朕如何治国安邦,如何选才施政,可以说,没有文成君,就没有今日的高昌国。”

林长卿道:“那多亏你知人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