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皇后如今已经迁来了慈宁宫,分封后院的旨意也经过她的手,盖了太后的印章,对太子妃一事也是少有的知情人。
当时大行皇帝已经昏迷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皇帝大限将至,而当时的太子却被禁军拦在乾清门前。
领头的正是汪家人,作为保皇党来说,听从皇帝的命令没问题,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受冷落也正常。
在回光返照之时,康鼎帝总算是公布了立储圣旨的所在之处。
当时,张皇后就陪在康鼎帝身边,看的出来,康鼎帝心里应当是有过一番挣扎。
好在人之将死,理智也回笼了,那道旨是他早就准备好的,让太子继位的旨意。
不管他之前怎么挣扎,都不得不承认,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太子都是最适合的人选。
老二性子懦弱,只晓得红袖添香,到后面怕是外戚当权,老四最会贫嘴,得罪了不少人,大了是好些,但也没老实多少,母家又不显,不服众。
老五性子跳脱,都能和自己的儿子玩到一起去,怎么看都不堪大任。
老七就不说了,整天想着要仗剑走天涯,又没及冠,于长于贤,都没有。
要是细数起来,也能发现,没几个儿子有用,还有个太子都该庆幸了,但那也是防的最深的一个儿子。
死之前都不愿意让人守在他床上,除了几个心腹大臣和皇后,其他孩子也都只能是在外间跪着。
等到大总管将最后那道封太后的旨意彻底宣读完毕之后,康鼎帝那浑浊的瞳孔也即将涣散,“梓潼……”
骨瘦如柴的手微微抬起,再怎么抬,也抬不了更高,张皇后懂他的意思。
最后一次,张皇后握起了他的手,眼中的冷意却没有完全散去。
在康鼎帝将太子挡在乾清门外时,张皇后心中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好在他没有糊涂到底。
两人也已经彻底形同陌路了。
他做的那唯二的正常事,就是让惟儿继位,封她为太后。
汪家当时的所作所为,新皇自然是记得的,当时的局面因此太过于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