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峰话锋一转,笑着说:“阿烈,我还没给你具体介绍旭哲的专业是什么,他大学四年学的商务财经,后来研究生学的是旅游经济,我说能救你命的就是他。”
宋旭哲谦虚地笑道:“叔,你太过奖了,我学的又不是医术,哪里有救命一说,再说沈烈看起来就很健康,就算我是医生,想要救他的命,至少也得等五十年以后。”
朱海峰态度坚决,“不,你能救!”
接着,朱海峰不给沈烈和宋旭哲说话的机会,开始侃侃而谈,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朱海峰的意思很明确,让宋旭哲帮沈烈出一份策划书,将汤河镇三个村的迁移和当地的旅游业结合起来,搞出一条新型的旅游产业链,这样不光解决了村子迁移的问题,还能有效的利用汤河镇账上的扶贫资金,而且还能给当地打造出旅游经济链。
这想法一说出来,沈烈眼前就是一亮。
说实话。
这个想法他之前就曾有过,季雅琳还在汤河镇的时候,就提出过发展旅游业,这次村子迁移计划受阻,下午在咖啡厅的时候,他确实动过那笔扶贫金的念头,也想过能不能开创出一条新的旅游产业链,让三个村的村民和全镇老百姓都得到实惠。
可这个想法虽然好,但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仅凭自己的能力,甚至包括整个汤河镇的领导干部们,也根本做不好,最后还很有可能搞一个鸡飞蛋打,村子迁址没成功,扶贫资金还打了水漂。
沈烈倒是不畏惧扛下这责任,但他畏惧坑了汤河镇和汤河镇的老百姓们。
他不是没想过找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下午的时候用手机试着在网上咨询了,也查了相关资料,发现这个行业里的相关人才很少,有专门做这种策划的公司,水平不怎么高,要价却非常离谱,不光要现金,还要从未来的镇子旅游产业中占股份。
放眼全国,打造乡镇为旅游镇的案例,在南方的许多乡镇已经实行,并且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