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顶级学者之间的经历都具有相似性,学一科,爱一科,干一科,精一科,钻一科,都是一个多面手。
米歇尔毕业于图宾根大学生物化学系。
但在1979年,他却似乎摒弃了之前的研究方向,转而在维尔兹堡大学研究起了 X 射线晶体学。
这个决定其实相当需要勇气,因为这个学科在当时属于真正的新兴学科。
学起来看似很有意思,但其实相当痛苦。
从理论上来说,它是一个主要研究内容为晶体结构的学科。
原理是利用x射线穿过晶体时与晶体中的原子相互作用,通过测量和分析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从而确定晶体的结构和原子排列方式。
从介绍来看,它似乎是属于物理学的范畴。
但其实并不是,这也是它使人痛苦的原因所在。
它可以用来确定有机或无机晶体的分子结构,分析晶体纯度与组成,对晶体形态和晶体性质的研究提供巨大帮助。
与此同时,它也能帮助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所以,x射线晶体学是一门在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中均有重要应用的学科。
这也解释了米歇尔的研究经历一直在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摇摆的原因。
他在1988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膜蛋白的结晶和从紫色细菌红色假单胞菌阐明光合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如今在医学等多个其他领域上也被广为应用。
米歇尔长期从事于光合作用及其重要蛋白质的研究,这次也不例外。
他之前在关于植物在光反应和暗反应进行光合作用的调控机理研究遇见了阻碍。
这个过程中需要研究植物在各种条件影响下,期间光合作用的变化情况。
毫无疑问,米歇尔费尽心思从进行了植物的各个生长阶段起开始,模拟了各种限制条件进行实验,并同时佐以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辅助实验。
但也因此造成了整个实验的体量相当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