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陆时羡打算以一名生物学家或者说一名植物学家的视角来写一本显微镜简史。
这本书不同于一般市面上的显微镜发展历史,陆时羡将这一路来通过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的很多独特感想,都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写在了这本书里。
直到六月份,这本简史已经完成了第一卷,并已经完成了第二卷的构思。
经过长时间以来的思考,它的名字初步拟定为《于微处见花、见草、见林木》。
以下内容节选自第一卷《那些被放大的植物根茎》。
【刘易斯·托马斯曾在《细胞生命的礼赞》中说道:有人告诉我们,现代人的麻烦,是他一直试图自己和自然分离,他高高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钢铁的穹顶上,晃悠着双腿遥看这行星上翻滚扭动的生命。
这种说法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
这些年来,随着人类在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视野能够随着航天器携带的镜头看得更远。
在这种视角下,我们成为了俯视地球的上帝或是神灵。
就像文中提到的人类形成了致命性力量,而地球却好像乡间池塘水面上冒出的袅袅气泡或者像一群娇嫩的鸟雀。
好像无论是最近的生命科学还是物理科学的方向,都在让我们慢慢脱离地球又或是脱离自然。
显然,人主宰和享有万物的观念正在根深蒂固。
我们得正视一个正在发生着的事实。
那就是我们其实始终根植于自然之中。
就比如。
在数百上千年的以前,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
在安静清澈的小溪或是河流里,充满绿意的水草从底部一直延申到岸边,而在水下的根茎比在空气里看到的样子要大。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猜测,其实人类很早就已经发现了凸透镜会放大事物的现象,但只是无法用科学的角度解释这个规律。
于是心灵手巧的我们,开始学会利用这种放大现象。
例如公元前1世纪,也就是两千一百多年的古罗马,他们会透过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球瓶来看信件上的字,即使字体再小也会被清晰察觉。
很多人以为这是利用这种放大现象的第一个实例。
但其实在华国3000年前的甲骨文记载中就已经显示:“小如粟米,要用五倍的放大镜才能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