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听了赵佶这番话,便明白此刻赵佶是想收回边疆的军政大权了,可他心中毫无波澜,镇定自若。
毕竟西北的军队,在他这几年的精心经营下,早已对他忠心耿耿。即便他离开了西北,派其他人去接手,没有他的许可,也根本无法调动一兵一卒。
于是,他面带微笑,拱手抱拳,神色从容地说道:“官家既有此安排,微臣自当遵从圣意,一切但凭官家做主。”
听到武植的回答,赵佶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微微点头说道,“爱卿常年离京远赴西北为朕分忧,实在辛苦,如今爱卿家中妻儿皆在京师,想来也是极为挂念。况且朝廷诸事繁多,需爱卿这样的能臣来出谋划策,爱卿能够回朝任职,实乃朕之幸事。”
言罢,赵佶看向武植,稍作思忖后说道:“爱卿,此番你回朝甚急,想来陕、河两路诸多事务尚未了结。朕便给你一月之期,待诸事完备,爱卿即刻回朝任职,爱卿意下如何?”
武植神色一喜,抱拳行礼,朗声道:“多谢官家体恤!微臣与童公公接旨后,即刻从河东疾驰回京,河东、陕西两路确有不少事务尚未了结,幸得官家给予一月之限,微臣定会妥善处置。”
赵佶面带微笑,微微点头,抬手示意武植退下。武植行礼后,便在宦官的引领下转身离开皇宫,带着亲卫往自家宅邸走去。
皇宫内,此刻静谧无声,唯有赵佶和童贯二人的身影。赵佶轻轻靠在龙椅之上,目光望向童贯,缓缓开口道:“童公公,你身居监军一职,与武爱卿一同经历了讨伐西夏及抗击辽国等诸多事务。你且说说,武爱卿此人究竟如何,其心可忠,是否能全心全意为我大宋效力?”
童贯听闻后,心中陡然一紧,对于武植,他心情甚是复杂。
一方面,武植的军事才能和其在西北军中的威望使他深深折服,并且在自己擅杀朝臣的关键时候,武植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予以支持,这让他心怀感恩。
另一方面,武植如今在西北军中的威望如日中天,陕西河东那近五十万大军早已变为武家军了,若不加以遏制,将来恐成大患。
不过,在与武植相处的这段时日里,童贯并未察觉武植对大宋有丝毫不忠或逆反之意,况且一月后武植便会到朝任职。
他暗自松了口气,对赵佶回应道:“禀官家,在下与武大人共事期间,武大人兢兢业业,对朝廷指令皆全力执行。比如这次,武大人率领大军已然快要攻克辽国西京,可接到官家撤军指令,武大人未有分毫迟疑,即刻率军撤回河东。由此可见,武大人对我大宋实乃忠心耿耿。”
赵佶听闻童贯这一番话语,心中好似吃下一颗定心丸。作为帝王,在朝堂之中,臣子的才能并非首要考虑,关键是其是否忠诚于自己,像武植这样长期戍边,且重兵在握的统兵大臣更是如此。
他微微点头,随后看向童贯,笑容满面地说道:“童公公此次随武爱卿攻伐西夏,功劳颇大,武爱卿朕已对他厚赏,童公公也不能落空。童公公,你今后就在京师任职吧,朕授予你正三品的怀化将军,并担任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一职。”
童贯听到宋徽宗的话语,面露喜色,拱手抱拳说道:“臣多谢官家赏赐!今后定当殚精竭虑,为大宋之昌盛肝脑涂地。”
赵佶授予童贯正三品的怀化将军虽然是武散官职阶,可让其担任的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这一实职,职权颇为重大,故而童贯内心极为满足,满脸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