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白山这个地方已经焕然一新,长白山变成了四季常青的“长青山”。
这个曾经的土木结构小村,如今已经面目全非。原本的房子都被拆除了一大半,山屯中的居民进行了重新规划安置,用砖砌成的新式红砖房依次排列,看起来整齐而有序,仿佛是精心设计的小镇。
屋顶设有出水口,不仅可以排雨水,还能晾晒东西,只是需注意防范山中动物的光顾。屋前围绕一圈篱笆,圈养了一些小家禽和牲畜。每户房屋的面积大约两百平方米,相比过去,居住条件显着改善了许多,家里的人多了也不拥挤,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房间。
王家屯从第一栋开始编号,一直到最后一户,每一栋都非常容易辨认。附近的教室明亮宽敞,共有六个开间,其中五个作为教室,另外一个用于老师办公。学校分为五个班级,由一些知识丰富、性格耐心的青年负责授课,采用分年龄分学科的模式,让孩子们能更有效地学习。
原来的养殖区域进行了科学划分,种类分明,每个区域养殖特定种类的牲畜,避免混合饲养导致的问题,同时也扩大了规模,提高了养殖的数量。库房也更加宽敞明亮,并进行了分类管理,存放不同类型的物资。
新增设的沼气池更大更牢固,管道系统直接延伸到各家庭,安装有三重阀门以确保使用安全。
若用一个词来形容现在的王家屯,那就是“规范”。
王家屯山道正在逐步建设中,初步计划是先完成半边山道,待这部分完工后再着手另一边的建设。若在秋天收获时节还未完成,则需暂停施工,直到缴完粮食后再继续。无论何时,山道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对于王家屯而言都是必要的。这是根据薛成远的观点得出的结论:要致富,首先得通路。
起初,仅有王家屯人对薛成远的话深信不疑;但随着时间推移,上山的知青们也逐渐认识到薛成远何以能在这样一个闭塞的山村里赢得全体村民的信任。他确实是既精明又实干的人。当初,他们来到时曾抱有一份傲慢之心,却很快被现实挫败,变得不再自信。薛成远以事实证明了自己,他的领导为王家屯带来了显而易见的进步和变化,包括更加科学的土地规划以及村舍建设,既增加了住房数量又保留了足够的空地用于未来扩建。
与此同时,王家屯砖窑的声誉也远近闻名,不仅当地许多人都有所耳闻,甚至连距离较远的吉春市领导崔有声也了解到此信息,并对此展开了专门的研究讨论。关于砖窑性质(农与工之间的界定)的问题,最终决定保持现状不动,既认可其对本地发展做出的贡献,也不急于给予工人身份或相关待遇。这种自我发展的模式受到肯定,因为它证明了即便是在政策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创造出有益于乡村建设的实际成果。
吉春方面对王家屯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提供更多的高需材料如水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