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半天,郑桐转向薛成远询问,“你的计划似乎变动得有些快啊!我刚刚回到陕西,你又要启程,这回四九城,谁能接应你呢?”
“再说你这样回四九城,并无认识的人,在那里怎么办?”
“话不能这么说,我们在这里见面了不是?回到四九城见面不也是一样吗?”
“今天再好好享受一顿,明天我带你去队伍上蹭顿饭。走吧,回家去。”郑桐看着薛成远离去,挠挠头感叹,话虽然如此,但是情形确实不一样。
“对了,等到了时候,跃民和海洋也可能同行。”
转身对着郑桐,薛成远补充道,“当时我和你的嫂子会先去辽沈地区,跃民和海洋则直接返回四九城,然后我们会汇合在一起。”
“这样,回四九城就不会孤零零了,总会遇到些老朋友。”
“啊?真的可以这样吗?这一趟回去四九城再回到长白山岂不是不亏了!”“你有什么亏损可言?”
“当然有损失,没有我四九城的聚会被打折扣,那多不完备啊!”
薛成远笑着,“人生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比如袁军那时候正好会从海外归国,可以与我们一齐参加聚会。”这下,郑桐看着越走越远的薛成远,心里五味杂陈。
“等等,难道说这次四九城聚会,就缺了我一个吗?”“我还觉得我自己多余了呢!”
还没等村里的人们缓口气,外村探亲归来的 ** 和孩子们已带着孩子返回,一下子为村子增添了新的活力。
“这么多肉啊!”
“还挂着的鱼!”
“圈里也养着猪,还是不少的头数!”
“妈,这里有牛和羊!”
进山村的家庭妇女和孩子面对山村的现况,脸上的惊讶之情溢于言表。山外的路途崎岖难行,尤其是山村的妻子们,以往或许只有隔上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返家一次,如今山村的变化虽有所发展,却未被她们所亲眼目睹。
不用赘述远处的事,即便两三年才回来一次的人也有,更别说三四年才露一面的个别情况了。在今年的年初二,大家几乎都带着孩子们回来了,有的人还是跟家长一道,特地来看看变化。
王家屯的改善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长白山周围的小山村和下边的集体社区中几乎都流传着这样的消息:由于知识青年的到来,一个藏匿于长白山深处的小山村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不仅仅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村里还建立了扫盲班来帮助儿童学习识字,这点让所有听说此事的人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