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船登峰造极之作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那就是传说中的“郑和宝船”!
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
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在明末罗懋登所着《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根据种种史料严格考证,郑和宝船体量尺寸约为:
长148米、宽60米,上下一共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郑和下西洋出动了两百余艘船,其中郑和宝船共有63艘!
航海史上最出名的莫过于哥伦布。他在78年后,所乘坐的环游世界的帆船仅仅由三只帆船组成,最大的圣玛利亚号只有100吨,吨位只有郑和宝船的百分之一。
可见明代在世界同时代航海实力之强横,和其他国家完全不属于同一个时代。(有关郑和宝船资料,皆有考证出处。)
这个世界的大明虽然没有朱棣,但依旧出了一位支持远洋的皇帝。
同样也出现了和郑和宝船类似的存在!
图纸也并未损毁,而是被保留在礼部。等待重新启用的那一日。
“殿下,臣请命上书开船场,造宝船。以南地沃野,解我大明北方万民之苦!
海运不同于陆运。有此宝船在,臣愿以性命担保。必可以万国之奇珍物料,以养我天朝百姓!
小主,
开恒古未有之奇功,扬我国威于四海。超宗越祖,成千古未竟之大业!!”
薛虹从座位上起身,来到太子面前,面容庄重严肃,行大拜之礼。
这还是太子自认识薛虹以来,第一次看见薛虹发这样的誓言。
“景瑜,快起来。不是孤不愿信你。只是现如今的国库……恐怕拿不出太多银两重开船厂再造宝船。”
薛虹沉吟片刻,悠悠叹息一声,而后再次开口道:“殿下,臣请命操练水军,组建官方商队来往于东西。
只需三年,必能赚取所需银两!甚至可以使国库有所盈余!”
连做买卖带抢……咳咳,带教化,原始积累应该很快就可以完成。
其实薛虹也挺惦记东瀛的银山的,不过,相较于东瀛,明显是西方那一盘散沙更像软柿子。
一直以来华夏都觉得东瀛是弹丸小国,那是因为和华夏自身比。
其实东瀛自古以来,放在西方都可以算是战力一流的绝对强国。
而且如果只是为了那点银子,薛虹就没必要大费周章,请求隆庆帝重开船厂制造宝船了。
以大明现在的战船收拾东瀛已经绰绰有余。
可薛虹想要的,是让大明成为这个世界当之无愧的领航者!绝对的海上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