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十点,季微澜准时来到村委会时,《聆城日报》的记者还未到。
治保主任林捞牛正在门口张望,旁边还有几个“想看记者”的小孩上蹿下跳。
“兴许是路上耽误了。”林捞牛说。
村支书马友今天一大早就上聆城开会去了,将接待记者朋友的重任交给了他和季微澜。
说起接待记者,林捞牛就有一肚子憋屈:“比觉悟,比干劲,我们村真不比别的村差。吃亏就是吃了这位置偏远的亏。从前路没修好的时候更惨咯,招商引资不用想。村里搞活动请记者来,记者都不来。说发个豆腐块,稿费都够不上跑一趟烧的汽油钱。”
每天都被民宿访客嫌弃的季微澜,只能保持微笑。
一直等到将近晌午饭时间,终于有三辆摩托车风驰电掣地开进村来。
先下来一个人,自称姓李名泗,是《聆城日报》要闻版的记者。“要闻版,你们懂得哈,就是头版和二版,重要的新闻才够资格发在我们要闻版。一般村里的事,想登都登不上。”
又指着另外两人介绍。一下车就举起相机冲着季微澜拍照的,是要闻版摄像记者王二马。穿黑夹克,面色深沉的是主任记者张叁。
“张老师可是老牌名记咯,从前专门跟着县领导做大新闻的,还是法律专家,社会专家。不仅在我们聆城新闻界呼风唤雨,同新华社啊中央电视台关系都很好……央视有个讲法律的小贝,你们都看过吧?就是张老师的兄弟!”
一见这阵仗,又听说这位主任居然是如此人物,林捞牛的脸都笑开花了,十二万分热情地握手再握手。
又向他们介绍季微澜:“这次我们村的美化建设,多亏了小季。等会儿就由她给几位详细介绍。”
张参摆摆手,说:”不急,我们要做最真实的报导,不受干扰的报导。”
见林捞牛一脸茫然,李泗从旁翻译道:“张老师的意思是,不用陪同介绍,我们自己在村里逛逛,自由取材。”
说是要去自由取材,三人却又站着不动。
林捞牛似有所悟,叫过一个孩子:“墨鱼仔,你去给记者老师带路!千万别把人带丢了。”
被点名的孩子跳起来:“保证完成任务!”
无视墨鱼仔在面前跳来跳去,李泗拍了拍自己的摩托车:“林主任,来你们村可真不容易啊,车都快给我颠散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