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谋国

当绍兴皇帝决心变法改革时,敬庄皇后深知此举的艰难与风险,但她毫不犹豫地站在夫君身边。她利用自己的家族影响力,为变法争取到了一些关键人物的支持。在朝廷中,她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为丈夫收集情报,洞察人心。

面对世家门阀的强烈反扑,敬庄皇后冷静分析局势,为绍兴皇帝出谋划策。她建议丈夫拉拢一些有识之士,组建自己的改革派力量。同时,她以身作则,倡导节俭之风,为国家节省开支,暗中利用家族影响力组建商会,以支持变法所需的资金。

在变法过程中,敬庄皇后时常关心百姓疾苦。她组织后宫嫔妃,以及朝臣家眷参与纳娟,救助受灾民众,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拥护。百姓们对绍兴皇帝的变法也多了几分理解和支持。

“落阳之战”前夕,敬庄皇后为稳定军心,亲自前往军营慰问将士。她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战后,她又暗中积极参与战后重建工作,团结那些孤儿寡母,帮助百姓恢复生产生活。

然而,变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绍兴皇帝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每当丈夫感到疲惫和迷茫时,敬庄皇后总是温柔地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鼓励和支持。她用自己的坚定信念,激励着绍兴皇帝继续前行。

随着变法的深入,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但敬庄皇后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她依然保持着低调谦逊的态度,继续为夫君的事业默默奉献。

可惜,绍兴皇帝在准备对南方动刀时突然暴毙而亡。敬庄皇后强忍悲痛,努力稳定局势。她本欲扶持新王登基,却不料三王之乱忽然爆发,并敏锐的察觉到了这背后似有诡秘莫测的黑手,在这场混乱中,只能静待折服,可惜自己的儿子,似乎也走了他父皇的老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终也只能静待折伏,装出在一连串的痛失丈夫与儿子中,精神恍惚,时而疯癫,时而清醒,渐渐淡出朝堂和民间某些人的视野。暗地里却一直以期新帝,而自己前身,就是他们选定的新帝,可惜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

自己也是在京都事变之后,根据原身记忆,才回过味来,原身也是他们的棋子之一,根据事后查证,二皇子和三皇子派系的人马中,其实就有不少,改革派安插的重要人手,别看起已经七老八十了,可身体却实际上硬朗的很,似乎是个武者。

敬庄皇后的一生,是为国家、为丈夫无私奉献的一生。她的智慧、勇气和坚定信念,成为了绍兴皇帝变法改革的坚实后盾。

太皇太后看着李景炎,心中感慨万千。这位年轻的皇帝自登基以来,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决断力。她轻声问道:“陛下今日政务可繁忙?”

李景炎微微颔首,语气沉稳地回答道:“回皇祖母,政务虽多,但孙儿自当勤勉,不敢有丝毫懈怠。如今新朝初定,百废待兴,孙儿需全力以赴,方能不辜负皇祖母的期望和百姓的重托。”

太皇太后满意地点点头,眼中满是赞赏。“陛下如此,实乃我大燕之福。陛下当保重龙体,切不可过度操劳。”

李景炎说道:“皇祖母放心,孙儿自会注意。皇祖母也要多多保重身体,孙儿还需皇祖母的指点和教诲。”

祖孙又交谈了片刻,话题围绕着国家大事和宫廷琐事。气氛融洽而温馨,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在这慈元殿中,皇帝与太皇太后的对话,仿佛为整个宫廷带来了一丝宁静与祥和。

眼见夕阳西下,太皇太后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一抹慈祥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而柔和。她缓缓开口道:“陛下,来此,恐怕不仅仅只是为了,向哀家请安吧!”

李景炎微微垂下眼眸,语气极为恭敬地说道:“皇祖母睿智非凡,洞察秋毫,孙儿此次前来,确实有一件重要之事欲问皇祖母!”

太皇太后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景兴炎缓缓说道:“此事要从绍兴二十五年秋,皇祖父下西征,西越国,开始说起……,不知祖母可对此事还有印象……”

太皇太后微微皱眉,陷入回忆之中,片刻后缓缓开口道:“那是自然记得,当年你皇祖父西征西越国,其间诸多波折,陛下为何突然提及此事?”

李景炎神色凝重,接着说道:“孙儿近日查阅诸多旧档,发现那一战背后似藏有诸多隐秘,一些细节与记载多有出入,想向皇祖母求证一番,也好让孙儿能更清楚当年究竟发生了何事。”

太皇太后目光变得深邃起来,轻轻叹了口气道:“唉,当年那一战确实不简单,其中牵扯甚广,陛下想知道何事,尽管问吧,哀家知晓的定会如实告知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