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方向?测天文地理?罗盘,这些居然还能有这种用途?”众人皆瞠目结舌,谁都未曾料到,自古代传承至今的司南竟可用于如此之多的领域。要知道,在此之前,人们仅仅将其视作一种简单的辨别方向的工具罢了。
“若是果真如此,那么只要手持此物,日后咱们岂不是再也不用担心迷失方向啦?”一名头脑灵活的商人兴奋地喊道。他所带领的商队规模颇大,但每次出行时,若想平安抵达目的地,仍需依赖那些熟知路径之人来引领前行。然而,即便在熟悉的地域,诸如沙漠等环境复杂之处,有时就连经验老到者亦难以确保万无一失。
“西方世界、开辟新大陆以及航海……当这几者相互结合之时,为何偏偏我们从未有所尝试呢?”有人目睹此景后不禁心生疑惑。毕竟,不论身处何朝何代,华夏大地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理应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按常理而言,不应落后于他人啊!
“指引方向?大漠?哈哈哈哈,真是妙趣横生,有趣至极啊!此事对于我大汉王朝而言,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呐!”汉武帝闻听此言,瞬间便敏锐地捕捉到其中关键所在,并对此产生浓厚兴趣。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目光如炬,仿佛已然看到一幅宏伟蓝图正在眼前徐徐展开。
汉武帝一直以来都对匈奴的事务极为关注和敏感。当他偶然间发现这件事物时,心中立刻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这东西将会对他处理与匈奴相关的事宜产生巨大的助力!
当前,面对匈奴问题最为棘手之处便是那广袤无垠的大漠。这片沙漠地域辽阔,令人望而生畏。匈奴人作为马背上成长起来的游牧民族,自幼便熟悉大漠环境,骑术精湛、行动敏捷。相比之下,大汉军队中的士兵们在此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不仅如此,大汉的马匹质量也不及匈奴,这无疑进一步削弱了汉军的战斗力。
更让人气愤的是,匈奴常常发动侵略后迅速撤离,一头扎进茫茫大漠之中。由于不熟悉地形,大汉士兵往往难以追踪其踪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消失得无影无踪。此前多次出征,大汉军队之所以遭遇困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进入大漠后容易迷失方向。然而,那些长期居住于此的匈奴人却能在这片沙海中自由穿梭,如鱼得水。这种情况极大地限制了大汉士兵的作战能力。
如今,幸运的是出现了这样一个神奇的工具——指南针。只要能够确切知晓匈奴的位置,凭借着指南针指明方向,汉军至少可以在大漠内部不再像无头苍蝇般乱撞,从而避免迷失方向所带来的种种困扰。
“陛下所言甚是!在这广袤无垠的大漠之中,指南针所能发挥出的作用巨大!”卫青仰头凝望着天幕上方所展示的指南针,眼中流露出浓厚的兴趣与好奇之色。
他深知陛下说得一点没错,当下的这场战争虽说还算相对轻松,但对于后续的战略规划而言,这个小小的指南针却将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要知道,在这片茫茫大漠里,匈奴之所以能够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而进退自如,其中关键便在于此。然而如今有了指南针,这一难题必将迎刃而解。
“那么此事,卫青,你所需承担的任务可着实不轻呐!朕现将此事全权交予你来负责处理,务必要督促底下之人尽快将这东西制造出来。至于出征之事,则万万不可停滞不前,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速度才行!”汉武帝面色凝重地吩咐道。
“遵命,陛下!”卫青赶忙拱手作揖,恭敬地应承下来。
其实不光是汉武帝一人洞察到了这指南针的重大意义所在,天幕下的其他人同样也对此高度关注并予以了更多的重视。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尽管制作一款全新的指南针可能颇具难度,但好在大家都对其前身——司南多少有些了解,如此一来,想要攻克眼前这个难关也就并非难事了。
这四大发明已经讲述了其中的三大发明,那么最后的一项发明究竟会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萦绕在许多人的心头,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然而,对于那些已然知晓答案的人而言,这似乎已不再具有吸引力,毕竟他们尚未亲眼目睹最终火药的登场如何彻底地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
“老大啊,您说说看,咱们大明如今坐拥这四项伟大发明,实力比起前朝大宋更为强盛,又怎能轻易放过那些对我大明朝心怀不轨之人呢?”朱棣心中自然清楚这所谓的四大发明到底是何物,而最后的一项正是那令人闻风丧胆的火药。
以目前大明所拥有的火药技术而论,相较于其父皇朱元璋在位之时,显然已有了显着的提升和改进。朱棣对此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盘算,遥想当年靖难之役时,他曾亲身领略过火器的惊人威力。倘若能够充分利用这种强大的武器装备,朱棣坚信必能使其麾下军队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战斗力。
“爹,眼下咱大明刚刚历经战火洗礼,国内局势尚不稳定,百废待兴之际,此时贸然出兵征讨恐非明智之举啊!此事还是暂且搁置为宜。”朱高炽一脸凝重地向朱棣进言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深知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创伤和负担,也明白此刻应以恢复民生、稳定社稷为重。
这也是他一心为大明的未来考虑啊!从一方面来说,如今他们刚刚历经艰难险阻完成靖难大业,最为关键的便是要安抚好天下黎民百姓,使整个国家尽快恢复稳定安宁。只有让大明安定下来,才能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从另一方面来看,那蒙古势力虽对大明虎视眈眈,但目前尚不至于贸然出兵侵犯我朝。待到大明局势彻底稳固之后,便可着手筹备应对之策。
“爹,您可千万别听老大胡言乱语啊!他所说的这番话简直就是一堆废话!什么叫搁置?如何搁置?外边那群鞑子就像饿狼一般盯着咱们大明,无时无刻不想着趁我们虚弱之时撕开一道裂口闯进来呢!哼,爹,只要您给儿子下达一道旨意,儿子立刻率领大军出征,定将那帮鞑子打得屁滚尿流,从此再不敢轻易来犯!”朱高煦满脸怒容地说道。对于那位老是强调战争有害无益、主张和谈的大哥,他实在是看不顺眼得很。毕竟,他心心念念的始终是父亲曾经许诺给他的那个至高无上的皇位宝座。
“老二。”朱棣皱起眉头呵斥道。尽管心中同样有所不满,但他所不满的并非长子所言毫无道理,恰恰相反,此时的大明确实正如长子所描述的那般状况,只能暂且将自己原本的一些想法暂时搁置一旁,或是徐徐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
朱高煦听见朱棣的声音,只能够忍下来。撇了一眼朱高炽,然后就不再说什么了。
“老大,你说的对,不过这些事情也要准备。”朱棣让了一步,但是他所想要坚持的也不能放弃。
“爹,儿子也知道轻重缓急,为以防万一,这些也需要准备的。”朱高炽也是知道的,因此说道。
“嗯”朱棣听见之后,这才满意了一点。自己的这个好大儿,有一点是比较好的,就是做事谨慎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