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能有机会来京都做建康令,这可真是苍天有眼啊!
于是尹硕俯身再拜。
“奸佞当道,卑臣自当竭力杀贼。只是不知那萧辰是何来头,又不知身边有何人护卫,还请袁公......明示。”
袁昂听出了尹硕有接手的意思,于是便将萧辰和易琼的情况说给他听。
尹硕假意沉默,其实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心想只有一人护卫的毛头小子又有何惧。只是不能表现的那么轻松,如此才好谈价钱。
袁昂见尹硕半晌不语,终于忍不住劝罢。
“都尉若是不能办得,也不要勉强自己。”
“诶!可叹老夫为官半世,如今大难当前,竟无一人挺身而出,老夫实在是无颜面对殿下了。”
袁昂苦着个脸,频频摇头作态。
尹硕见状急忙俯身叩首。
“某有良策,可助袁公无忧!”
“哦?此话当真?”
袁昂驱身将尹硕搀起。
“杀鸡焉用牛刀!此事不必劳烦袁公,卑臣定当倾力为之!您就等我好消息吧!”
“只是在下有心进京服侍袁公,无奈多年碌碌无为,实在是......”
尹硕转脸拱手。
袁昂听后自然知道他想要什么,于是上前握住紧了尹硕的双手。
“汝若办得此事,某定会协同六殿下上书力荐!到时候建康令一职就非你莫属了!”
袁昂目光坚定,神态严肃。
有了这个许诺,尹硕就如同吃了定心丸一般,高兴的差点儿跳起来。
只见他再次叩首,以表感谢。
等他抬头时,只见那感恩的泪水噼里啪啦掉个不停。
“如此,老夫便将这重任......交给都尉了!”
袁昂满脸期待的说道。
袁昂心里跟明镜似的,要是尹硕能办得此事,定可胜过烁金千斤,和七殿下的关系就更稳固了;即使办不成,自己无非就是遭几个白眼罢了,总比没去办要好上百倍。
而这种事,尹硕既然能接,也便是为了面前的巨大利益,到时候大事不成,需要向七殿下交代的可是他尹硕。
里里外外的一算,事情能到这地步,已经足够了。
于是袁昂亲自将尹硕送到大门外,尹硕低头拱手作别。
尹硕之所以果断的应了下来,只因心中已有了一番谋划。
此中细节还需从会稽郡说起。
会稽郡地处江南沿海之地,除了冬天,一年三季都有水患。
而会稽山上有三位老者,因以贩樵为生,人称采樵三翁。
这三人宅心仁厚,抚恤爱民,收留受灾百姓于会稽山上,传道受业,习武培德,慢慢的组建起了会稽郡的一块仁义招牌,那便是‘采樵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每逢水患,采樵院便将周遭百姓带到山上躲避,又施以粟粥救之。年复一年,使得采樵院在会稽郡内名声大噪,深得民心。即便在平常时候,采樵院的人也会到周边的村子巡游,救助苦难百姓,正向着“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迈进。
如此一来,虽说治安好了,可是税收征不上来。
没有采樵院的时候,即使在村头要饭的老太太也要交上一把糠麸或是破旧麻布充当调税,实在什么都没有的穷人,就抓去做劳役冲抵。
自打采樵院成立又壮大之后呢,一切都变了。
活不下去的百姓都去了采樵院,自力更生,开垦山上的荒田,栽种桑麻,就差自立为王了。
虽说采樵院也会在每年征收调税之际交上些许钱粮,但跟院中的人头分摊的应交数相比,那点调税可以说太过寒酸了。
尹硕曾经亲自带人上门征税,结果遭到百姓奋力抵抗,自己在慌乱中跌落下马,差点儿要了小命儿。吓得再也不敢去骚扰。
这样一来,采樵院就成为了民间真正的县衙,而朝廷知道此情况后并未动武,既不说收编也没说不征税,反倒是派人到山上多次安抚,还发放了诸多救济钱粮。
面对朝廷如此态度,就连尹硕这个都尉也要对几个老樵翁恭恭敬敬。
如果能借樵翁之手杀了那个萧辰,自己既能坐上建康令的职位,亦可得到殿下和袁公的青睐,还有可能顺手把几个樵翁给收拾了。
这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
尹硕思量一番,回到郡府后便叫来管辖会稽山的山阴县令史怀,将计划讲给他听,又以银钱宝器拉拢。
史怀本就是尹硕在军中的马前卒,性情暴戾,行事鲁莽。
仰仗居功甚伟的临川王和顶头上司尹硕,才做得了这山阴县令一职。如今又得到尹硕如此的礼遇,心里自然万分感激。
适逢阴雨连绵,山阴县内遭遇水灾。尹硕见时机已到,于是差谴史怀到会稽山附近的村庄里,假意救助百姓,又发放糠麸以赈之。
同时转达了朝廷丈量田亩的圣旨,而后史怀便以萧辰的名义征收粟米,用于巡查州郡的给养开销。百姓此时哪里还有粟米可交,有草根树皮就着麸糠吃就不错了,心里不由得生出了对朝廷巡查官吏的怨恨。
史怀见状便命百姓交回手里的糠麸作为冲抵,刚收到糠麸都没来得及焐热,便遇此当头一棒,老百姓哪里肯答应,这可是救命的东西。
会稽山下的百姓一日间就遇到两次生死,怎一个惨字了得!
而史怀可不管这些,带着差役再三催促征粮,谁知村里的百姓不但不配合,还叫嚷着不公,要到太守府衙告状。
史怀便以马鞭抽打,逼迫他们交回糠麸,这下便彻底激怒了村民,众人抱成一团,欲揭竿而起。
史怀一时怒不可遏,见时机已到,于是假意宣读了萧辰的手令,将那四十余人的村庄屠杀得只剩下一两个老者,这么做并不是良心发现,只是留他们作舌头罢了。
尹硕听闻屠村之事后暴跳如雷,指着史怀的鼻子整整骂了一晌午。
本来杀一儆百后引出樵翁再嫁祸给萧辰的计划,就这样被史怀给自行扩大了。
尹硕也没有办法,只能自责。
怪就怪自己情急之下用错了人,心里甚是懊恼。
史怀挨了骂后更是委屈,只说些“庶民贱如草,自古既有之;冬来皆枯没,春至又逢时。”的话来。
采樵院见水患至此,便下山救济,谁知却见到村里被屠杀和饿死的百姓,又听闻此事乃是新上任的巡查官吏萧辰所指示,于是采樵翁刘业昌便多方打探他的下落。暗下决心,即使豁出老命也要替那些冤死的百姓报仇。
尹硕听闻几个樵翁中了计,也便摆了摆手,将那史怀斥了出去不说。
至于采樵三翁得知被骗后如何清查缘由,待后续详表。
却说这日午间,崔雷正和西堂殿里的几个小寺人话闲,恰逢同乡李政探亲归来,崔雷见了喜出望外,便拥上前去向其询问着自家的情况。
只见李政面露难色,有意躲避着崔雷,崔雷再三追问,李政这才告诉了崔雷。
原来,崔雷家中老母病重,而兄长以贩履为生根本无钱医治,只能朝县里的大户商贾袁翁假贷三万钱医治老母,而老母的病情因为耽搁了时日,医治了半日后便撒手人寰。
崔雷听后嚎啕大哭,晚间便跑到少府院内申请回乡吊唁。
萧辰每日往来于紫光堂和别院之间,并不知道崔雷的事情。
偶尔回到鹿鸣堂也没注意到崔雷的去向,如此过了有数日。
崔雷的老母既已过世,只留兄弟二人相依为命,于是崔雷带着自己省下的珠钱回去帮兄长还债,谁知那袁财主计息甚厚,连本带息算下来竟要白银五十两之多!
兄弟二人束手无策,只能跪地苦求,于是那袁翁将他们棍棒打出,又呵斥说三日内必须要连本带息全部归还,否则便要了崔大哥的性命。
这日晚间,易琼见萧辰留在鹿鸣堂休憩,就自行回到了别院里。
萍儿见萧辰回来,便进来服侍。
“怎么不见崔雷呢?”
“回郎君,崔雷家中有事,已向少府告假,特地留下奴婢过来服侍郎君。”
“哦,也好。”
萍儿帮萧辰脱下外衣,又唤人端来热水泡了脚,欲将萧辰的素袍脱下准备换洗,被萧辰挡住了。
“我......我自己来吧。”
萧辰说着,脸上露出一丝尴尬来。
“你还没出嫁吧,改日托人给你介绍一个。”
萍儿抿嘴儿笑了笑。
“奴婢不敢,奴婢能在郎君身边伺候,已经很知足了。”
“这是什么话,我终究是我,再说你侍奉人,又不能侍奉一辈子不是。你啊,得找个好人家才行。”
萍儿掩了掩口,理好手中的外袍不说。
几个婢女在门外立着,隐约听得屋子里发出阵阵浅笑,要说主子和婢女勾搭在一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看他萧辰白天人模狗样的,没想到暗地里也脱不开俗气,于是几人对视后抿了嘴儿不作声。
正是:
麻衣黔首难当道,布帛高冠易弄权。
贱婢郎君轻言笑,隔窗有耳散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