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茵还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次手工艺作品比赛。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意,有的用竹编制作了小篮子,有的用木雕刻出了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的用刺绣绣出了美丽的花朵。这些作品被展示在学校的展览厅里,吸引了小镇居民们纷纷前来观看,大家都对手工艺的复兴充满了希望。
在关注手工艺文化教育的同时,曲茵也留意到了手工艺小镇邻里关系的紧张状况。由于战争后的资源匮乏,小镇居民们常常为了一些小事争吵。比如,谁家的竹子多占了一点公共用地,或者谁家在共用的水源处打水时间过长等。
曲茵决定从孩子们入手来改善这种邻里关系。她在学校里开展了“邻里一家亲”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曲茵给孩子们讲述了许多关于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故事。
有一次,她在教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孩子们充满期待的脸上。曲茵坐在讲台上,缓缓说道:“从前,有一个小镇,那里的人们也像我们一样面临着很多困难。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一家的柴火不够用了,邻居们知道后,纷纷从自己家拿出柴火来帮助这家人。结果,那个冬天,没有一个人被冻伤。这就是邻里之间的力量啊。”
孩子们听了这些故事后,深受触动。曲茵又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邻里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和解决方式。
在小镇的一条小巷子里,曲茵设置了一个模拟场景。两个孩子分别扮演因为竹子占地而争吵的邻居。一个孩子皱着眉头说:“你家的竹子都长到我家这边来了,这可不行。”另一个孩子也不甘示弱:“我又不是故意的,再说这竹子也不好控制啊。”
这时,其他孩子扮演调解者,一个小女孩站出来说:“叔叔阿姨,大家都是邻居,不要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我们可以一起把竹子重新规划一下,让大家都满意。”在孩子们的调解下,“争吵”的双方都露出了笑容。
曲茵看到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欣慰。她鼓励孩子们把这种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精神带回家中。
有一个小男孩,他叫小辉。他的家里和邻居因为共用的一口水井的使用时间总是产生矛盾。小辉听了曲茵的课之后,回到家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曲茵老师说邻里之间要互相谦让。我们可以和邻居商量一下,制定一个打水的时间表,这样大家就不会吵架了。”小辉的父母听了儿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主动找邻居商量。邻居也被小辉家的诚意所打动,两家很快就达成了共识,还一起在水井边贴上了打水时间表。
随着孩子们的积极影响,小镇的邻里关系开始慢慢改善。曲茵又在小镇的中心广场组织了一场邻里大聚会。广场周围是古老的建筑,建筑的墙壁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
曲茵提前让孩子们通知各家各户,让大家都带上自己做的拿手菜来参加聚会。聚会当天,广场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食,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食,欢声笑语回荡在广场上。 海棠文学城
有两家之前因为一点小事闹得不愉快的邻居,在这次聚会上,一家的女主人端着一盘饺子,走到另一家面前,笑着说:“这是我自己包的饺子,尝尝吧。之前的事是我不对,大家都是邻居,不应该计较那么多。”另一家的男主人赶忙接过饺子,说:“哪里哪里,我们也有不对的地方。”两家就这样化解了矛盾,周围的邻居们都为他们鼓掌。
随着竹林深处手工艺小镇的手工艺产业、教育和邻里关系逐渐好转,曲茵又收到了来自一个湖畔小镇的求救信。这个湖畔小镇位于一个清澈的大湖旁边,湖水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空和周围的山峦。湖畔生长着垂柳,柳丝随风飘舞,轻拂着湖岸。湖面上有几只小船在缓缓行驶,船上的渔民正在撒网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