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果种植技术的提升,水果村落的果园逐渐恢复了生机。果树茁壮成长,花朵绽放,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然而,曲茵注意到在重建生产生活的忙碌中,村落里儿童的教育被忽视了。
村落里有一座破旧的学堂,墙壁上满是裂痕,屋顶的瓦片也残缺不全。教室里的桌椅破旧摇晃,黑板上布满了划痕。孩子们就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上课,眼神里既有对知识的渴望,又有因环境不佳而产生的沮丧。
曲茵决定先改善学堂的硬件设施。她联系了一些慈善组织和热心人士,讲述了水果村落孩子们的情况。很快,一批批建筑材料被运到了村落。曲茵和村民们一起动手,修缮学堂的屋顶。阳光炽热地烘烤着大地,曲茵爬上屋顶,小心翼翼地将新瓦片一片一片地铺好。她的额头上满是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瓦片上,发出轻微的声响。村民们在下面将瓦片传递给她,大家齐心协力,原本漏雨的屋顶逐渐变得坚固。
对于墙壁的修复,曲茵和泥瓦匠一起,用新的砖块填补那些破损的地方。泥瓦匠熟练地涂抹着水泥,曲茵则帮忙搬运砖块。她的双手沾满了水泥,但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在大家的努力下,学堂的墙壁焕然一新,再也没有了摇摇欲坠的感觉。
接着,曲茵开始为孩子们更新桌椅。她从城市里购买了一批崭新的桌椅,这些桌椅结实又美观。当桌椅被搬进学堂时,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曲茵还在学堂里布置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她从各地收集了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有充满奇幻冒险的故事书,也有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科普读物。图书角的书架是曲茵亲手制作的,她用木材精心打造,打磨得光滑平整。
硬件设施改善后,曲茵开始关注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她发现村落里的教师数量有限,而且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曲茵自己当起了临时教师,给孩子们讲述外面的世界。
在课堂上,曲茵站在崭新的黑板前,拿起一支粉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孩子们,你们看,我们的村落只是这个世界的一小部分,外面还有很多奇妙的地方。”她指着地图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讲述着那里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曲茵还带来了一些实验器材,给孩子们上科学课。她在讲台上摆放好一个简易的电路实验装置,用电池、导线和小灯泡,向孩子们演示电流是如何让小灯泡发光的。孩子们围在讲台周围,眼睛紧紧盯着小灯泡,当灯泡亮起的那一刻,他们发出惊叹的呼声。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艺术,曲茵请来了一位画家朋友到村落里教孩子们画画。画家在学堂外的空地上摆好画架,让孩子们坐在周围。周围是果园的美景,梨树、苹果树和葡萄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画家拿起画笔,对着眼前的景色开始作画,他的笔触轻快而灵动,不一会儿,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就出现在画布上。
孩子们看得入神,纷纷拿起画笔开始模仿。一个小女孩画着画着,有些沮丧地说:“我画得不好看。”曲茵走到她身边,蹲下身子,温柔地说:“孩子,每一幅画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看你画中的这棵梨树,虽然和老师画的不一样,但它有着你自己的想象和情感,这就很珍贵。”小女孩听了曲茵的话,重新鼓起了勇气,继续认真地画着。
曲茵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教育。她给孩子们讲述那些勇敢、善良、诚实的故事。有一次,她讲了一个关于帮助他人的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小男孩发现街边有一个冻僵的老人,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老人披上,然后又跑回家拿热汤给老人喝,最后老人在小男孩的帮助下恢复了健康。
讲完这个故事后,曲茵问孩子们:“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呢?”一个小男孩高高举起手说:“我也会像那个小男孩一样,去帮助别人,因为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很快乐。”曲茵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些故事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